让李建双没想到的是,白书记和副书记两人竟然递了2块钱。
部队文艺队的几个同志竟然也都递了礼金,其中指导员闵中会也递了两块钱。
知青点的知青们一般是6毛钱,知青队长胡广志出了两块钱。
李建双数着那些钞票,心中乐开了花:
“这次李铁锤可是赚大了....等俺家老大结婚的时候,也办一场喜宴。”
正乐着,几张毛票摆在了桌子上,李建双抬头看去,看到竟然是李母。
他打趣的说道:“弟妹,你家娶媳妇儿,你自己随礼是啥意思?”
李母左右看看,压低声音说道:“不是我随礼,是我家大女儿,铁花。
她这会还没赶来,提前把礼金交给了我,你先给写上。
记得写李铁花和白大有的名字。”
闻言,李建双眼睛眯了眯,顿时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了。
李铁花是铁锤的姐姐,按照靠山屯的老规矩,弟弟结婚,姐姐应该出一份重礼,应该提前来帮忙。
村子里的那些老婆子们可都盯着礼单本呢,谁家闺女要是太小气的话,会被全村人耻笑。
白大有不正经干,铁花家里穷。现在铁花不见踪影,而礼金是李母递上来的,很明显这是要替铁花出这个钱。
“你啊....”
李建双想劝李母两句,想着今天是大喜的日子,讲那些事儿太扫兴了,便拿起笔在礼单本上写上了李铁花和白大有的名字。
一场婚礼就是靠山屯这个贫瘠小山村的缩影,那一张张欢笑的面孔之后,也许充满了苦涩。
只是喜事总归是喜事,能够通过欢笑声,让处于苦难的人们心中得到一些慰藉,能够让他们在艰苦的日子里坚持下去。
一场婚礼最重要的是喜宴。
小院里早就被支上了七八张桌子,桌子是从学校借来的。
客人们坐在桌子前,一个个跟上学的小学生差不多。
只不过他们等待的不是知识,而是美味的饭菜。
时间来到中午,伴随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前来帮忙的几个民兵将一盘盘菜肴摆在了桌子上。
红烧茄子,凉拌木耳,红烧豆腐,青椒炒蛋....这些在后世只能算得上家常小炒的菜肴,在这年月已经算得上大菜了。
吃席的群众纷纷赞叹李家体面。
随着一盘盘红烧肉端上桌子,筵席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红烧肉有两盘子,一盘是红烧野猪肉,一盘是红烧禾花雀。
部队文艺队的闽中会和队员们早就听说过靠山屯禾花雀的名声。
禾花雀看上去有田鼠般大小,吃起来肉质鲜嫩,特别的美味。
筷子下得跟雨点子差不多,闵中会吃得连连点头:“铁锤啊,当年俺在战场上给战士们鼓劲,也吃过这玩意,没错,就是这个味道。”
李铁锤嘿嘿一笑,拎起酒壶倒了一杯酒,递过去:“指导员同志,今天你能来参加俺的婚礼,俺铭记在心。”
“客气了,咱们是一家人嘛!”闽中会一饮而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