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记得。”杨平华笑着说,还将她从头到脚看一遍,似乎要与照片应证一番。刘悦娥便走远些,暂时不跟在杨平华身边。倒不是她怕,而是目前有正事要做,说多了可能被人关注到他们的关系不同。
回到市宣传部副处长身边,介绍下寨的情况,特别是介绍了上中下三个自然寨子,联合修建水渠,保证水果林地不至于受旱灾,如今起到的效益,自然是宣传的亮点之一。
中餐安排在中寨,对平辽镇而言,这样的生活安排逐渐习惯了,配菜、大厨和开餐都形成一套流水线似的操作。杨平华想起来也有些感受,到平辽镇来的领导多、客人多,势必要做好接待,至少不能让到来的人挨饿。
至于接待开销,有些开支上县里出资,有些则是到平辽镇的人,他们有工作经费,杨平华也不会跟这些人客气。村里也会负担一些,镇政府自然会承担大部分,如此,三个月镇政府开销这一块显得大,可又不能不开支。这也是一个头痛的问题。
镇政府的干部们工作认真,积极,如果说这样的付出,没有适当的回馈、激励机制相随而行,那么,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必然不能持久。工作有大业绩,就必须有大鼓励,重奖,才能让这些人的工作积极性得以持续。
这个问题如何处理,杨平华也觉得有些头疼。作为镇政府这一级,几乎没有什么自主的经济来源,全靠县里划拨的工作经费,还要受到县财政局卡着,克扣,压缩乡镇应该有的资金。
县里这样操作,也不能全怪在县里领导上,因为县里自身的收益太少,开销又大,只能从各乡镇的人头上,扣下一些,勉强敷衍地过日子。
如今,区县、乡镇等,暂时还没有借贷开支的做法。杨平华记得,在前世,全国几乎所有的区县都背负巨额的债务,一些经济落后的县最高债务高达几百亿,要几百年才可能还清。
目前,平辽镇也面临这样的处境。平辽镇看起来光鲜,工作成果巨大,可乡镇的财务却很紧张、难受,要杨平华到县里去开口讨要,他估计也是不可能的。到市里去开口,暂时还不便说。
好在这些接待的费用,暂时还可欠债,等年底才会去开销。到时候,去市里几个部都要一些钱,总不会不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