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齐斯锺撰文评议

正气永昌 佚名 1269 字 12天前

就这样带着人们的瞩目,缓缓行进。十几分钟后,天开的黑云散开,虽然还有雨水在下,已经变成中雨。

人们的视野变得更远、更清晰,而站在公路和两侧的人群,已经完全可看清楚杨平华,也勉强能够听到他说话的嘶哑之声。小兵村长举着的手,一直保持着最先的姿势,成为人们眼里的风景之一。

站住,选一处稍高的地点。杨平华走上前,对雨中的人群进行劝慰,让他们返回村里,做好预防感冒的工作。

小兵村长等几个村的村主干,汇聚过来,到县纪委的车前,要求阿辉开门。阿辉见状也明白不可躲过,只得把车窗摇下。小兵村长等问县纪委带走杨平华,是不是要撤去镇长职务,是不是要冤枉杨平华,对他进行处分。

阿辉自然不会承认,表示接到任务是请杨平华到县纪委说明一些情况,然后就没事了。

这边的堵路、村主干的质疑,龙秀品等人也得知情况,带着镇政府干部过来。等他们到后,又对群众进行劝导。之后,杨平华便重新上车,在上万群众的呼喊声,缓缓往前走。等车离开人群,司机一脚油门,立即加快车速。

阿辉不知道的是,在杨平华从省城回来的当天。齐斯锺已经集合了《听水晚报》的外派记者,分成几个小组,分别奔赴目的地。而平辽镇则是这次系列报道的事发点,记者们甚至比杨平华都先一天来到平辽镇。

他们到镇上来,主要是要收集几年前水果兴旺到衰退过程中,柳坪县设立路卡、收取特产税等资料,作为论证路卡和非法收费对经济发展的阻遏。

记者们到平辽镇后,自然也了解到杨平华这个镇长的不少情况,而这条上午,在各村传播的信息,《听水晚报》的两个记者,自然也得知消息。然后,村民们自觉聚集,要“营救”镇长,要为镇长申冤的事,他们自然也知道。

记者跟随着人群到镇政府外,见证了暴雨中的种种情景。随后,记者也见到在暴雨里,那把高举在杨平华头顶的伞,那是万民伞,是民意的象征。

对此,记者自然很敏感的,拍下这一幕。这张照片的清晰度固然不好,可大致的情形却能够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