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分裂
人格分裂在学名上称为“解离症/间歇性人格分离(Dissociative Disorders) ”,别名“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它的主要特征是患者将引起他内在心里痛苦的意识活动或记忆,从整个精神层面解离开来以保护自己,但也因此丧失其自我(Identity)的整体性。此类患者在临床上并不常见,而常见于戏剧,小说中。人格分裂大致可分为两类:心因性失忆症(Psychogenic Amnesia)和多重人格症。
中文名:人格分裂 外文名:Dissociative Disorders 别名: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 学名:解离症/间歇性人格分离
人格分裂在学名上称为“/间歇性人格分离(Dissociative Disorders) ”,别名“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
其临床症状特点和病程经过与创伤体验有密切关系。临床上可见急性应激反应及精神创伤后应激障碍。通常通过变换环境、支援性心理治疗及镇静安眠治疗,效果较好。
症状表现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中对分裂样人格障碍的特征表述为:
1.有奇异的信念,或与文化背景不相称的行为,如相信透视力、心灵感应、特异功能和第六感官等。
2.反常的或特殊的行为 如服饰奇特、不修边幅、行为不合时宜、习惯或目的不明确。
3.言语怪异,如离题、用词不当、繁简失当、表达意见不清,并非文化程度或智能障碍等因素所引起。
4.不寻常的知觉体验,如一过性的错觉、幻觉、看见不存在的人。
5.对人冷淡,对亲属也不例外,缺少温暖体贴。
6.表情淡漠,缺乏生动的情感体验。
7.多单独活动,主动与人交往仅限于生活或工作中必需的接触,除一级亲属外无亲密友人。
患者症状至少符合上述项目中的三项,方可诊断为分裂人格障碍。
诊断依据
1、强烈一过性或持续性的精神刺激因素,出现于起病前数日至3个月以内;
2、有敏感(对声音,光等)、紧张(将会引发自我保护心理导致极端行为)、不稳定素质(各种人格所具有的不同特点);
3、临床症状直接反映或重演精神创伤情境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