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一觉一世

她来自低空 霄崖隼鹰 3928 字 2个月前

[引用]我曾经很害怕死亡。我将再也看不到这个世界的日出,再也无法参与这个世界上发生的每一件事。但是想想在我出生之前,相同的太阳曾经亿万次的升起落下。我曾经错过了所有世界上发生的事情。那时的我,就已经经历了漫长而混沌的死亡。历史的大浪把我推到今时今日这个世界,我却不想拥有今时今日的心境,不想生活在这个亦步亦趋的时代。多少次我把手里的东西一摔说老子要过自己的生活,却又被时代的浪潮淹没。

[引用]我想要发明一部电梯,里面的数字不是楼层,是你的年龄,你按下哪个数字,它就会把你带到那时的家门口,你会遇见还很年轻的父母,或者已经长大的孩子。他们会诧异,为什么一个陌生人在门口哭泣.......

他人关于死亡的一些解释:

死亡是痛苦、陌生和孤单的,又是确定但无法预测,它会令人感到恐惧和愤恨不平。

死亡是公平的,所有生命的个体都要经历死亡,死亡之后才有真正的自由,死亡才是唯一的救赎。

对某个事物下定义,在逻辑学上,通常是指用该事物的性质加上种概念。而死亡却没有任何人能够直接感受到。当人活着时,他不能体验死;当人死了之后,其又无法体验,更无法言说。既然死的状态人们无法感知,因此人们无法给死下科学的定义。

宗教用情感与信仰解析死亡,用“死”的必至性证明人生的痛苦,从而促使人建构一种超越性的理念与向往,努力摆脱世俗的限囿,去获得某种永恒不朽与神性。

远古时代,人们以为一位一个人不会动作了,就是死了;后来人们发现没呼吸了才是死;人类进化了,意识到心脏停止跳动才是死;而现代医学则以脑死亡作为人死的标志。受基督教影响的医学定义强调灵魂、肉体的二重性和人、兽差别,因此,在博恩大夫看来,人的死亡在于灵魂和肉体的分离,动物的死亡则意味着基本生物机能的终止,从更普遍意义上来讲,死亡是有生命的物质的最终停止。

结语

那天,我确切得体验到了生命的脆弱,我们谁都无法预知自己能存在多久,什么时候会突然死去,所以一定要边走边实现自我价值,把自我存在的意义体现出来,把内心的想法全部传达出去,一定要活得不留遗憾,做到即便就在下一刻死去,你也能欣然接受。毕竟于生命执著愈深,面对死亡时之痛苦愈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