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步的难度依旧很大,不仅要选定位点,同时还要调整一系列参数。
比如内侧前脑束,前线位置就要控制在-1.8,旁开距离则为+2.0,深度则需把控在8.0左右……
左右侧第一躯体感觉皮质桶状区和其他位点也都不尽相同。
滋滋滋——
高速颅钻的声音响起,很快,一个个直径0.9mm左右的孔出现在大鼠的颅脑表面。
做完这一切,许秋操控着脑立体定位仪,缓慢地刺激着目标核团……
……
同时,为了提高数据进度,许秋也给脑起搏器进行了新的参数设置。
刺激脉冲周期为10ms。
双向刺激脉冲的个数为15个。
刺激串的周期则控制在1000ms,电流为100uA。
“这个核团不对……”
“有效果,但不够敏感!”
“持续时间太短!”
一个个排除下来,眨眼夜幕降临,等到天光微亮时,许秋惊喜地抬起了头。
“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