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因商业纷争,爷孙俩冷战了数日,朱小宝可不想因琐事再次与老爷子发生争执。
朱元璋放声大笑。
“咱不是平心静气吗?咱不是吗?”
“咱问你,你提出将江南驿站从仅供官员使用改为通用,那若发生紧急军政事件,该如何处理?”
朱小宝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区别对待即可。”
“如何区别?”
朱元璋再次追问。
朱小宝摇了摇头。
“我对驿站的结构尚不熟悉,也未曾实地考察过,因此无法详述,所以我认为这个策略还尚不完善。”
朱元璋未理会朱小宝,继续说道。
“那些马匹和骡驴在驿站中闲着也是闲着,平时也不会有太多官员需要进京。”
朱小宝眼前一亮。
“原来如此,既然这样,就用马匹和骡驴来区分。”
朱元璋点头表示同意。
“你所言皆为便民良策,咱很欣赏,但你说可以利用此法开源,其依据何在?”
朱小宝笑着反问。
“那我得先问问老爷子您,您认为这属于商业行为吗?”
朱元璋皱眉沉思片刻后,表情严肃地摇了摇头。
“不算,最多算是人情往来。”
“即使民间百姓都会给送信人一些腊肉、鸡蛋等礼品作为回馈,现在更是流行给送信费,但这又怎能算是商业?”
“哪有远离家乡的孩子不思念父母的,这也不过是帮助他们实现心愿罢了……”
这不仅仅是朱元璋个人的看法,而是普天下百姓和权贵们共同的信念。
这能称作什么商业?
这只是人们最为钟爱的人情往来。
在过去的战乱时期,那都是必须依靠远近乡亲的帮助,才能将平安信送回家中。
在那个时代,想要将信件安全送达异地,是何等艰难?
能够帮助他人传递信件的人,谁不心存感激?
即便是敌军,见到这些民间传递信件的信使,也不会轻易伤害,因为这会失去民心。
由此可见,若此政策得以实施,百姓对朱元璋的感激之情将何其深厚。
为何朱元璋在阅读朱小宝的策论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除了金钱,朱元璋还深思熟虑了更多其他方面的事情!
朱小宝表示赞同。
“既然您不视其为商业行为,那事情就好办多了。”
“至于如何增加收入,首先需要将这些邮件和书信进行分类,以直隶为例,将信件送往云南承宣布政使司,具体多少公里我也不太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