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你是不是徒有童,而把神给扔了

实际上,自洪武二十四年起,解缙的官运便一直坎坷。

他遭遇了无数挫折,即便在担任监察御史期间,也多次遭到同僚的暗算。

他的挫折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不谙官场规则,不懂得适时屈伸,不懂得适时低头。

老爷子所言极是,如果他的棱角不被磨平,从政,他将永远处于不利地位。

洪武朝结束后,解缙的仕途依旧充满波折,直至建文帝登基,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念,他又重返京城求官。

当年他得罪的人给了他致命一击。

当时解缙的母亲去世,父亲已是九十多岁高龄。

你这读书人,不留在家中照顾年迈的父亲,反而来求官,实在是不忠不孝。

对一个人最致命的打击,莫过于道德上的束缚和指责。

这种蓄意的指责,直接导致解缙名誉扫地!

解缙的仕途终结了,他在大明官场中变得微不足道,甚至被人轻视。

然而,经过磨砺的解缙,在朱棣靖难之变的关键时刻,凭借其出色的文采,为朱棣起草了登基诏书,之后便受到朱棣的重用。

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都是朱棣身边最重要的助手。

永乐初年,所有重要的文件诏书,均出自他的手笔。

可惜好景不长,后来,因皇储之事得罪朱棣,解缙被朱棣暗中示意纪纲,最终在雪地里被冻死。

自然,这些事情都是之后才发生的。

解缙并非毫无优点,他的才智和治国策略,都彰显了这位年轻人的雄心壮志和报国之才。

这个人确实有其用武之地,关键在于如何运用。

他就像一把罕见的双刃剑!

“解大绅向朱郎君致敬。”

正当朱小宝陷入沉思时,解缙发话了。

大绅显然是他的别号。

朱小宝不会仅凭刚才对解缙的分析,就认定这个人无用。

一个杰出的人,总是能看到他人的长处。

朱元璋也在观察朱小宝的举止。

他也期待着,这两位年轻人的相遇,能激发出别样的火花。

朱小宝笑着拱手行礼,礼貌周到地回应道。

“朱小宝见过解大人。”

解缙对这些表面礼节并不在意,他直接向朱小宝询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