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盯了他片刻,这才缓缓开口。
“以你看来,咱众多子孙中,谁最令你满意?”
刘三吾直接就愣住了。
老爷子这是话里有话啊?
难不成是因为太子爷薨世了,要找新的继承人?
刘三吾咽了一口唾沫,思索着该如何作答。
同为文人,但让他像黄子澄和齐泰之流那般毫无气节,他是万万做不到的。
若是他俩来了,定会直接报出朱允炆的名号。
思索良久之后,刘三吾这才回道。
“回陛下的话,若要说从老臣上任以来教授过最有智慧的,那便当属已故的皇长孙朱雄英了。”
这些确实都是他的心里话。
朱雄英的智慧,就连他都望尘莫及。
长孙八岁之时,便已然能分析出元朝灭亡的原因。
一句‘元亡于暴政也’的结论,顿时让他哑然。
小小年纪便如此知微见著,这怎能让刘三吾不印象深刻?
即便长孙早已薨世,但这也丝毫不影响他留在刘三吾心中的印象。
缅怀片刻后,刘三吾继续道。
“其次,便是皇孙朱允炆了,不过……”
朱元璋看向刘三吾,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刘三吾这才继续开口。
“皇孙朱允炆过于注重书本上的知识,有时并不善于灵活变通。”
在朱元璋面前,刘三吾自然要说的委婉些。
简单来说,便是刻板,脑子不够灵光。
朱元璋点了点头。
“你说的咱都知道了,你明日与咱去乌衣巷见个人,帮咱试试他的学问!”
“切记,此事保密!”
“是,微臣遵旨。”
刘三吾忙不迭的拱手领旨。
朱元璋点了点头。
“你去吧。”
此时,朱小宝正坐在书房内沉思。
眼下这批盐马上就要制好了,他究竟是该继续卖给转运司,还是卖给民间商贾呢?
可这精盐若是流入了市场,必定会扰乱市价。
到时朝廷追究起来,他怕是脱不了干系。
但之前自己跟转运司起了冲突,对方还被马老头狠狠教训了一番。
他又不想再劳烦马老头出面摆平这事。
整整一下午,他都在思考如何与转运司斡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