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是一个海港城市,驻扎着日本海军。舰队自不必说,它承担着从秦皇岛南至连云港的海防作战与封锁的重任。
在华夏海军完全失去战斗力的情况下,仅存的几艘军舰很久以前就被撤回到了长江航道上。如此一来日寇在青岛的所有舰队都将第六师团送到了连云港,这青岛就只剩下了青岛守备军和海军两个军团了。
至于海军陆战队,那就更不用说了,他们的职责就是守卫鲁东地区的港口,协助舰队作战。青岛守备队是一支新军,平时并不用在野战中。
当鬼子的炮火开始轰击的时候,守备队的一队士兵,在一名军官的指挥下向大桥走去。大炮一停,日本人就摆好了阵型,开始进攻。
躲在大桥东头的潘良看到这一幕,顿时松了一口气。要知道18团成立以来,特别独立加强师一直在大力发展炮兵,从最开始的迫击炮队,到现在的炮兵旅。
尤其是在特别独立加强师给炮兵旅发了六十门迫击炮后,每个连队都有了迫击炮,尤其是步兵营,更是有了迫击炮和掷弹筒。
当然,骑兵部队更注重机动性,一般情况下,骑兵营是不会配备步兵炮的,不过迫击炮、掷弹筒还是很齐全的。刚才潘良在布防的过程中已经把火力队的三门迫击炮都集中在了一起,由火力队统一指挥。
当日本人进入地雷区的时候,潘良拉了下趴在他身边的连长,连长一挥手,士兵们立刻按下了扳机,爆炸声不绝于耳,将日本人炸得灰飞烟灭。
借着爆炸的光芒,看着那些鬼子的尸体在烟尘中飞来飞去,潘良激动地想要大叫。兴奋过后,他又有些郁闷,因为一路上的阻击和骚扰,他的地雷和炸药已经所剩无几了,对日本人的杀伤力有限。
如果一开始就有这个机会的话,恐怕这支军队早就全军覆没了。
结束后,潘良暗中命令炮兵连的迫击炮和掷弹筒锁定敌人的炮兵阵地,一旦敌人进入射程,他们就会开火,争取一鼓作气将敌人的炮兵阵地一网打尽,不给敌人利用火炮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