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为了在波兰问题上得到实惠而与德国结盟,便使用巧妙的手腕:在与德国谈判的同时,又与德国的死对头英国和法国进行军事谈判,
让德国和英法两方都感到,弄不好俄国人就会倒向敌人那边去。于是,苏联方面获得了左右逢源的局面。
希特勒一改常态与斯大林密谈,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对轴心国的另两个小兄弟感到失望。
希特勒要征服世界,知道与苏联和英、法部不免一战,因此,他在主盟圈定轴心国的“革命对象”时,将苏联列为头号,日本和意大利方面对此毫无异议。
但是,当希特勒把英、法也列为轴心国的“革命对象”,并要求日意两国承担对英、法作战的军事义务时,两个小兄弟就不那么情愿了。
意大利不情愿的原因暂且不提。而日本不情愿,却是因为国内有强大的反对势力。以海相为主,外相和藏相赞同,坚决反对为了一个远在天边的希特勒,而与远在天边的英国和法国为敌。
但是实力雄厚的陆军方面却针锋相对,坚决主张为了轴心国的真诚团结,以希特勒的“革命对象”为敌人。
等到平沼首相不顾海军方面和外相、藏相的坚决反对,倒向陆军一边,把自己的政治前途押在了希特勒日后是否讲信用,与日本共同反苏上面。
但是,当平沼内阁表明自己态度之后,才发觉希特勒德国正与苏联偷偷摸摸地搞友好密谈,而且还传出风声,德、苏两国要结成同盟,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此时正值诺门坎战事进入激烈时候。日本方面认为,德、苏间即使签署最小范围的协定,都将是对日本的无耻出卖。
因为只要德国与苏友好,哪怕是暂时的,实际上就解除了苏联西线的压力,苏联就会集重兵于远东对付日本。
日本人发现,如同当初希特勒把远东的华夏和日本放在一起掂量,认为日本有实力而抛弃华夏一样,现在希特勒又把日本和苏联放在一起掂量,认为苏联更有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