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四章 从小做起

在日本侵略华夏时,其空军对华夏空军有压倒优势,完全掌握了制空权。日本设计制造的“零”式飞机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优秀机种,一度成为世界上最好的战斗机。

中日两国航空工业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差距,直接原因是华夏没有航空工业赖以发展的工业基础——没有精密机械工业,没有特种钢及铝的冶炼、加工工业,华夏的飞机工厂必须进口航空工业的“上游”产品才能维持生产。

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华夏受到日本封锁,生产就难以为继。而日本则相反,冶金工业、机械工业都有较好的基础。“零”式飞机就是采用了住友金属工业公司开发出的新型超硬铝合金,才具有优异的性能。

而华夏在工业基础薄弱的情况下,如果政府对航空工业作统一规划,进行合理的分工布局,亦能增强航空工业的独立自主性,提高航空工厂的生产效率。

但是,当时的政府投资设厂分散,各厂没有分工协作,各自为政;各厂造飞机无科学的规划,或仿制美国,或仿制苏联、法国,对自行设计的飞机,没有进一步的研究、提高。

因此,各厂造的飞机五花八门,没有全国通用的标准件。这样,全国航空工业一盘散沙,形不成合力,航空工厂的功能也就大打折扣。

尽管如此,也不能否认华夏人的聪明才智,而这种聪明才智在合适的土壤培育下,爆发出的力量是惊人的。

通过中央航空委员会,通过军统,也通过自己的四下招募聘请,来到根据地的航空技术人员渐渐形成了一个团体。

不管是原虹桥航空工厂的,还是南京首都航空工厂,或者是杭州飞机制造厂,大定发动机厂的,还是南洋的机工,在陈天民的整合指导下,这个航空技术团体终于建立起来,并开始学习、掌握陈天民拿出的资料,还进行了实践性的生产制造。

现在飞在空中的除了修复、改装的九四式双座侦察机外,还有一架半改装的轻型战斗机“红星一号”。而飞行员则是来自黄埔军校的三名我党资深飞行员。

他们都有国外留学的空军军校经历,飞行时长至少都在二十小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