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天民从三村根据地的后山兵工厂回来后,并没有去三村的三村联合政府,而是去了神池县。
随着地盘的增加,再呆在三村已不适宜,而神池县算是根据地的中心位置,联络更加方便。他正翻阅着文件资料,在离开的这段时间虽然一直与各地保持着电报联系,但远没有这么详细。
扩军是比较顺利的,这里面还包括了在半山洞训练的千余士名。其实,要照这么算的话,特别独立加强营的扩充速度还是相当保守。
要知道在当时在抗日武装中,还未能摆脱兵多将广、人多势众这样的传统观念,连八路军、新四军也不例外,都在拼命扩充。
而这样迅速扩充的部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很多后遗症:首先是兵员参差不齐,军队纪律会变得松驰,凝聚力不足;
其次是武器缺乏,很多军队竟有一半以上拿着大刀、梭镖,或是发两颗手榴,战斗力大幅下降;
最后一点则是加重粮饷供应的压力,即便不发军饷,粮食呢,脱产人员太多,需要多大地盘、多少老百姓供养?
敌后抗战能否长期坚持的最重要条件,就是根据地的居民能否养活兵员,能否维持抗日的积极性。
假若民力很快消耗,假若老百姓因负担过重而消极,而与抗日队伍脱离,那么不管其他政策正确与否也无济于事……
陈天民觉得有必要把“量入为出”这个道理写出来,发表在自己定期供稿的《晋中北抗日周报》上,作为“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的一个连载,或者另起个题目。
但这似乎并不是很迫切,敌后抗战最艰难的时候还早着呢!
“司令!”新任军分区参谋长徐利民又递上来一份文件,说道:“这是各部军官的分配安置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