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反动会道门

甚至可以说,三村的经济,就是依仗陈天民手中的银元开始崛起的。

找各种理由给乡亲们和战士们发钱,鼓励他们消费,消费就带来产品需求,产品需求就带来各种行业的建立需要。

什么粮店,杂货铺,饭馆,油坊,豆腐坊,裁缝铺等等,都是由此而起的。

而这些正是一个乡镇最基础的商业根基。

现在的三村根据地,甚至有一间二十四小时营业,半夜也提供茶水和夜宵的酒馆。

至于棉纱,更是和粮食一样,就是三村本地的土特产,近两千人的庞大武装,所需的军装和棉被,军鞋,绷带等都是一个不少的数字。

所用的棉花,布匹,全部是本地自产,胡玉斌的估计,大约半年后,那些棉纱工人技艺娴熟之后,甚至可能会把棉纱产品输送到古崖镇,偏关县,甚至整个晋中,晋北地区。

煤炭就更不用说了,汉岩寨那里就有最好的富煤矿,燃烧效果是世界级的。

姚闵等人的工厂,所用的上好钢铁,都是这种富矿煤精练出来的,没有这种煤,光有好铁矿也不行。

石油的勘探和开采也进入了成熟期,天气暖和一些后,就可以炼油了。

这本来需要花费巨量的资金,可是因为这个油田实在不大,将来量产后最多也不过日产数吨,所以所需要的机器设备到底有限。

半买半自造,基本就可以满足需求了。

三村有这几大优势,不但几个月间自己就蓬勃的发展起来,还逐渐影响到了古崖镇,现在镇上好多人每天来三村赶集,做买卖,盛况早就超越古崖镇,成为远近十里八乡最繁华的所在。

这番盛况,全都通过胡文明主办的《晋中三县抗日周报》,扩散开去。

这份新诞生的四开十六版的周报,已经成功创办了三期,每期发行数都在五千份以上。

而且每期都明码发报,传输给八路军各师,总部,及国府军和鬼子们。

影响力更加扩大。

华夏百姓们知道在遥远荒凉的中西部,还有这样一个抗日乐土,全都振奋精神,把这里当成学习的榜样。

然而,这一天,五寨县新建的抗日政府门前,却来了不少惹麻烦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