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君去千里须归程

三只骰儿十九窝,每个须教有。”

文秀看了文娇写就了词,大为放心地笑了。

文娇从袖中取出一方罗帕包儿,解开来说道:“此乃小妹一缕青丝,送与三哥为念,望兄睹物思人,莫忘了小妹。”她把青丝放在这两首诗词里,包起叠好,再用罗帕包裹起来,放在文秀的怀里……

————————————

注释

[1]姨丈

就是姨的丈夫,简称“姨夫”。

(1)姨夫,有三种不同含义:

①妻亲的姊妹夫。名词属性。是亲戚间称谓的一种。

即指妻子的姊夫/妹夫。即姨子的丈夫。因为姨子分大姨子、小姨子两种。所以姨子的丈夫也有大姨夫与小姨夫之分。

②母亲的姊妹夫。名词属性。是亲戚间称谓的一种。

即指妈妈的姊夫/妹夫。即姨母的丈夫。因为姨母分姨妈、姨娘两种。所以姨母的丈夫也有大姨夫与小姨夫之分。

姨妈的丈夫,即姨爸(大姨父/大姨夫)。

姨娘的丈夫,即姨爹(小姨父/小姨夫)。

③共狎一妓之两男互称姨夫。

(2)为什么姑父可以用“父”来称呼?而姨夫为什么不能这样称呼呢?

中国古代男尊女卑是主流思想,讲究“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一个家庭中,孩子以父亲为重,跟着父亲的姓,那父亲这边的亲戚要相对比母亲的亲戚要亲近一些,所以姑父的地位也会比姨夫的地位要高,在称呼上略有不同,一个用父,一个用夫。

如此称呼“姑父”与“姨夫”,也是内外有别的一种体现。

在封建社会,父亲的兄弟姐妹是正亲:

比喻父亲的爸妈叫“爷爷奶奶”;父亲的兄弟叫“二爹”、“三爹”;父亲的姐妹叫“姑妈”,姑妈的丈夫叫“姑父”。姑父与父亲同父。

而母亲的爸妈叫“外公外婆”。母亲的姐妹叫“阿姨”,而阿姨的丈夫就叫“姨夫”,不过是阿姨的丈夫而已。

父母的兄弟姐妹,也即叔、姨、姑的配偶,是跟我们是没有血缘关系的。所以,也会存在从称谓上套近乎的“亲从子称”和“子从亲称”。因此,汉语中姑夫和姨夫一词有多种角度的称谓。

一般而言,父用来尊称与父亲一辈的男性族亲,而夫字的用法就比较宽泛了,可以用于平辈,姐夫、妹夫都可以。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农村中男尊女卑的老思想已经不存在了,对姑父和姨夫也没有丝毫的偏见,示姨夫为姨父,也是文化的的一种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