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秋风引》刘禹锡.诗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风儿不知从何处吹来,萧萧地送来了一群又一群的大雁;太阳已经高出东墙三四丈高,那阳光晒在西边的院墙脚下,散发着一股暖意,似乎在告诉人说,这样的天气正好赶路。
程欣挑着那副担子,纪绪牵着张锦的马与他缓缓而行。
走过山长的办公屋,见房门依然紧闭,只有屋前的竹荫长得格外浓密,张锦道:“八哥,我们先生设馆授徒,名声很好。你看这竹荫一年比一年长大,这意思是说,我们书院要出人才了。你看,应该出在哪些人身上?”
纪绪道:“依愚兄看,人才莫过于九弟,人家称九弟英姿中有一二分女性,这真是王佐之才。汉家三杰,张良年少,就带有女性。可是他做出来的大事,大豪侠都不敢做呢!”
张锦道:“人家张良是‘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里之外’。小弟岂能和他相比?我看,我与那张子房除了姓氏相同之外,也就‘媚气’能胜他几分。”
纪绪忍不住地笑。
“笑啥?”张锦白了纪绪一眼,“好了,不谈这个了……看今天如此明媚,小弟心情不错。我随意吟诗一两句,作个哑谜,八哥无事,沿路或和诗句,或猜谜语,八哥觉得如何?”
纪绪说:“好的,愿就贤弟高才,略供一二吧!”
于是两人经过一道树林,有棵高大的樟树,绿荫有房屋一样高大,高出丛林之上。那高大的枝上,正有四只喜鹊喳喳的鸣叫。
张锦道:“小弟回家,喜鹊报喜。这正是——密枝出高林,浓荫赛空谷;上有喜鹊鸣,喳喳悦心目。莫非好风迎,佩之昆山玉;吾俩莫迟延,然彼金莲烛。”
纪绪称赞说:“九弟好敏捷,刚走出林子外,就得了一首好诗。但这首诗,为兄不怎么理解。‘吾俩莫迟延,然彼金莲烛’,这一句是什么意思?”
“这词,还难吗?”张锦说完,又笑了一笑。
正碰上大门口有一大群前来送行的同学,纪绪也没有追着问。
张锦施礼和同学们一一告别,便潇洒地转身与纪绪肩并肩地一路前行。
【二】《生查子.惆怅彩云飞》纳兰性德.词
山间的小路,行人很少。路旁的七八幢房子,顶出一片绿莹莹的树木。来往县城的人,或者在树下歇凉,或者走进路边的小铺,吃些饮食。看到几位挑柴草的,挨身而过。
张锦问:“挑柴草的人,应该晚上进城的,怎么他们一早进城呢?”
纪绪说:“这有点缘故。大概挑柴草的,都是附近乡下人。前几天上山,砍下柴草,今天才进城来卖。卖掉了柴草,下午身上有了钱,买点东西,回家去度日。所以和城里挑柴的不同。城里的人砍柴一天了事,是晚上入城的。”
张锦指着卖柴的道:“哦!他是为家小出来奔走的。八哥,你这趟奔走和他们一样呀!”
纪绪摇头说:“不一样,不一样!挑柴的是为了家中的妻小,要吃要穿;我是为九弟来送行……”
张锦听了,觉得这个比方是不大恰当,便也没法作声了。
他俩慢慢步行,来到了初见时的那个六角亭子。张锦一下子就来了精神,指着亭子道:“八哥,记得去年草亭相遇,非常有缘。今日相别,整整六个月另七天……你说,奇不奇怪?”
“奇怪什么?”
“六七,六七,这个数字不奇怪吗?”
“数字有何可奇怪的,你如果明天走,就是六八,六八也奇怪吗?”
“不奇怪吗?”张锦反问了一句。
纪绪叹息道:“没有什么好奇怪的,我只是感觉时间过得真快,与九弟的初见,如同就在昨日。”
“这个六角亭子,颇能勾引我们的旧事,我们去亭子里看看如何?”
纪绪说了声好,于是叫住了程欣,走向了六角亭子。
程欣把担子歇下,又接过纪绪牵着的马,拴在当初拴马的那颗大合欢树伸出的枝条上,他边栓马边说:“现在可没人跟我抢这棵合欢树了。”
纪绪看着程欣笑:“你还挺记仇啊,都过去了半年,还记着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