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码头上偶遇,更被公子的俊秀非凡所倾倒。今晚,我在隔壁和丫环沐浴,不觉春心荡漾,难以抑制,忍不住便来到了公子的房间。
我知道公子已有心上人,我没有过多的奢望,只愿能和公子有一夜之实便可……”
【三】《己身守志避邪缘》佚名
己身守志避邪缘,
尚勉孀姬节要坚;
切戒一时云雨娱,
名留万载感苍天。
纪绪也不知她说的是真是假。
但总算明白了她的来意,便友善地说道:“见到你如此地艳丽动人,使我不禁回忆起老和尚说的话。”
谢月朗好奇地追问:“老和尚?公子不会已遁入空门了吧?”
纪绪说:“这倒没有。只是从前,我在‘文殊院’[1]寄居读书时,院中老和尚见我的相貌,曾经警戒我说,‘你相貌堂堂,将来必定显贵闻达。但,须要谨记,千万不可贪色犯淫,以免毁了自己的前程!’
我说,‘艳女美色,是人人都喜爱的,如何能够遏止这种欲念呢?’
老和尚教导我说,‘当你见到美貌艳姿,淫念冲动之时,你就要将美女想象成吸血的狐狸精、毒蛇鬼怪;将她秀丽的面貌想象成害了大病,既黄且瘦,犹如鬼脸一般;将迷媚的粉脂,想象作人临死的模样,面目青黑,七孔抽搐那样的丑恶难看;将诱惑人的窈窕丰姿,想象作感染梅毒溃烂,那恶臭的浓血,引来了无数的苍蝇,令人掩鼻疾走;一旦与她交合,不仅被吸尽精血,精气枯竭,且百病交侵,受尽病魔折磨……倘若你能这样地想,淫念的浴火就会静止,情感欲动就得以清凉冰消了。’”
“你说的是我们那儿金山寺的法海吧!”月朗赶紧捂住了嘴,知道自己不慎暴露了自己的家乡。”看到纪绪好像并没在意,便讪讪地说道,“只有法海,才把我们女人比作洪水猛兽。”
纪绪借机开导她道:“不管是哪个和尚说的,总归他的教诲,我是一定要谨记于心的。所以,刚才初见你那撩人动情的丰姿艳容,正当我浴火冒升之时,老和尚的话便在我的耳边回响了起来,炽热的浴火即刻消失。
若你能够励志守节,乃难能可贵;切勿因一时的冲动,而败坏自己的名节。况且,你上有年老的公婆,下有幼小的儿子,都需要你一人承担照顾,如果与我通奸,随我而去,公婆、幼子将顿失依靠……”
谢月朗听了纪绪的这番话后,不知说什么才好,只好拜谢道:“感谢纪公子的大德,不但保全我的贞节,又教我遏欲的方法。从今以后,我一定心如止水,冰清玉洁,坚守妇节,以报公子今日之教诲……”
谢月朗起身要走,纪绪又叫住了她,说道:“我给你写几句话带回去,留作警戒吧!”
纪绪提笔写了一首诗,送给了谢月朗,诗曰:
“美色人间至乐春,
我淫人妇妇淫人;
色心狂盛思亡妇,
遍体蛆攒灭色心。”
————————————
注释
[1]文殊院
文殊院位于成都市青羊区,始建于隋大业年间(605年——617年)。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集资重建庙宇,改称文殊院。是中国长江上下游四大禅林之首,是集禅林圣迹、园林古建、朝拜观光、宗教修学于一体的佛教圣地。
文殊院占地20余万余平方米,现存建筑乃典型川西平原古建风格,全木质建筑,六重正殿依次正对山门的中轴线上,气势恢宏、巍峨壮观。
文殊院有悠久的历史。相传隋朝时,隋文帝之子蜀王杨秀的宠妃,为当时的“圣尼”信相所建,故称信相寺。
五代时一度改名妙圆塔院。
据《成都县志》记载,明朝末年,信相寺毁于兵火。建筑俱焚,唯有10尊铁铸护戒神像和两株千年古杉,历劫尚存。清朝康熙二十年(1681年),慈笃禅师来到荒芜的古寺,在两杉之间结茅为寇,苦行修持,数年之间行著四方,声名远扬。康熙三十六年至康熙四十五年(1697年——1706年),官绅军民捐资重修寺庙,嘉庆、道光年间,文殊院方丈本圆法师又采办了82根石柱,改建、扩建了主要殿堂,形成了现今的规模。
近代时,文殊院香火兴盛。历任方丈都在这里开坛传戒,并办有佛学苑、传习所,培养僧才。抗战时期,高僧大德佛源、太虚、能海等陆续到这里讲经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