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风月何缘事苦吟

“学生求之不得,只是学生的住所离宝刹尚有一段距离,来回奔波,浪费时间颇多……”

“解元暂居何处?”

完盛连忙接话:“学生在蒲州没有亲戚可以投奔,目前暂时居住在招商客寓。可是,客店乃四方杂处之所。嘈杂烦嚣,使学生无法温习经史,耽误了文章。所以想找一个幽静之处,租借一间半间的斗室,避开尘嚣,也好专心致志地攻读。”

明本频频点头,“读书需要安静的环境,不知解元找到了僻静处没有?”

“难哪!连日里东奔西走,一事无成。”

明本同情地说:“看来,这房子是不大好找。”

完盛看了明本一眼,说:“说来也巧,刚刚被学生找到了一处。”

“这处所好吗?”

“千载难遇,十分满意。”

“离小寺近不近?”

“近,太近了!”完盛笑了笑说,“就是宝寺,岂不是第一等幽雅清闲的好地方!”

明本一听,连忙说道:“小寺虽然清幽,但此乃佛门清净之地。解元乃蒙族贵族,享受荣华富贵,饮食断不得鱼肉荤腥,山寺的清苦恐怕是过不惯的。老衲以为,解元还是另择佳地为妙。”

完盛却暗下决心:今天一定要借到房子!他随即笑眯眯的祈求道,“明长老,学生虽是蒙古人,但早已身列孔门,对佛法更是虔诚,至于口福之欲,何足道哉!学生早就想茹素吃斋,以清肠胃了。”

这真是,人在急眼的时候,能发挥出超常的水准!原本嘴巴笨笨的蒙古贵公子,今天却能口若悬河。

只见完盛起身说道:“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学生吃苦是不怕的,请长老不必为学生担忧……”

听完完盛的高谈阔论,明本还是摇头道:“小寺自老衲主持以来,从未出租过,不大好开例啊。若此例一开,大家都来租借,这普救寺岂不成了普救客寓了吗?还请解元宽容一二。”

完盛说:“长老,例是人定的,可以开,也可以灭。万望明长老玉成!”

悟尘却在旁边一个劲地笑:一个要借,一个不肯借。看你俩怎么办!

看到悟尘光笑不帮忙,完盛道:“光知道笑,有什么好笑的?”

悟尘道:“我笑,是想让师父[1]明白,我们遇上好事啦!”

明本问:“什么好事?”

悟尘道:“把房子借给完先生,不是好事?!”

长老一听,有些生气,“这是好事?”

悟尘说:“师父,您把房子借给完先生,是一举五得。”

完盛听了,心中大喜,这小和尚还真有两下子,人家“一举两得”已经满不错的了,他还“一举五得”,哪来那么多“得”?别“得”多了,帮了倒忙。

明本问:“借房子给解元,会有如此多的好处?”

“那当然。”

“那你快与为师说说。”

悟尘说:“师父喜爱文章,又精通佛学……”

————————————

注释

[1]师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