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书弗也不认为自己说个一两次,就能扭转父母的心意,况且现在要去县城安家也不好落实,户籍,工作和住处都是问题。
不过来日方长。现在广播里都在播改革开放,这形势一年一个样,他们虞县城靠近海市,过几年肯定是大变样。
两人正说着,梁勇也下楼了。
“炒饭好香啊,一闻就是小弗的手艺。”
“就你狗鼻子。”孙秀芹看他就穿了一件破洞的棉卫生衫,瞪他一眼,“怎么就穿一件。”
“家里水不多了,我去挑个水,身上一下就热了。”
梁勇说着直接拿起提桶,去小叔家打水。
其实他们离大伯家更近,但是大伯和大伯母心眼都不大,挑上几桶水就会说将他们家的井水抽干了,弄得井水浑浊之类的。
所以梁勇情愿多走几步去小叔家打水,而且经过大伯家门口还要当心着不能将水滴到地上,免得被说弄脏了他们的地。
早上五点多,村上的公鸡陆续打鸣,梁家已经吃完了早饭,一家人整整齐齐去县城。
梁勇驮着货直接去县城,孙秀芹问大哥家借了一辆车,载着两个女儿也跟他后面。
梁书瑶头顶扎了两个小啾啾,坐在自行车前杠上,和只快乐的胖麻雀一样叽叽喳喳个不停。
梁书弗抱着妈妈的腰跨坐在后座,不时和她说笑,还考了她一些简单的数字和古诗。
“妈妈,要不过完冬天,瑶瑶平时一个人在家大家也都挂心,要是去大队里的托儿所,有老师看着还能学点知识,一举两得。”
今年年初,大队在造纸厂旁的小学里一间空置房门口,挂了个托儿所的牌牌,离开孙秀芹上班的纺织厂也不远。
托儿所里有一个女老师,是第四小队队长初中毕业的女儿,现在一共收了七八个孩子。
在梁书弗他们那时候,到了年纪就直接去上学堂,没有托儿所这种东西,所以送孩子去的人不多,况且一个学期还要出五块钱。
村里人哪舍得花这冤枉钱,反正只要有口饭吃就行,孩子们扔在村里随便跑跑不就长大了。
之前她上小学,早上上学晚下午放学早,中午还有时间回来做饭做家务,瑶瑶一个人留在家里就三四个小时,只要躲着点殷贵男也没啥事。
海周中学离家远,靠自行车还要20分钟,她在学校时间也拉长了,中午也没空回来,而爸妈都要赶着上工,总有顾不到的时候。
孙秀芹也在想这个事情,仓库场周围没有人家,不像老梁家挤在弄堂里,小儿女只要一出门就有眼睛看到。
这几天她都让小女儿在家里玩,要出门就去小叔家找书红姐弟玩,可这也不是长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