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看到不少年轻人,艾特我,希望我来讲一讲这篇文章,那我现在就来说一说。
由于是采取文言文的写作形式,很多年轻人可能看不太懂,我先将这篇文章翻译一遍。
它的意思是说,北方的海里有一条大鱼,名字叫鲲。鲲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变化为鸟,名字叫鹏。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挂在天边的云彩。
……
因此说:道德修养最高的人能顺应客观,忘掉自己,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人无意于求功,有道德学问的圣人无意于求名。
看完了全文翻译,我们再来赏析。
首先是文章的写法。
全文想象丰富,构思新颖,雄奇怪诞,汪洋恣肆,字里行间里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
修辞手法也用得极为成功!
善用寓言是本文一大特色。
大鲲化为大鹏,大鹏由北冥徙于南冥,这一副图景极为壮观!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其声势之磅礴、飞之高、去之远,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历历在目。
他写自天上九万里看地面,只见‘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自地下看天空,苍茫一片,“其远而无所至极”。
抽象的九万里,成为可感的景象,恢弘苍茫,雄奇深邃。
……
其次,是文中展示的思想境界,极为高远!
蜩与学鸠之笑大鹏,是大鹏展翅的一种强烈对比。
种种意象阐述小大之辩,通过小大之别,来判断人或事物在受物质形体束缚下的相对自,由。
借鲲鹏游弋与翱翔、鲲鹏与蜩鸠的对比来描绘逍遥的物象、逍遥的小大之别以及逍遥受形体束缚所表现出的相对幸福。
为了说明小,与大、‘有所待’与‘无所待’的区别,以及小与大之间思想境界和见识的,悬殊,连续运用了一系列的比喻。
先以水与舟作比喻,再用朝菌、蟪蛄与,冥灵、大椿作比喻,长寿者彭祖与众人作比喻,来说明“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
运用大量的比喻,寓哲理于离奇的想象和形象化的描写之中,因而,形象逼真,引人入胜。
由此,引出本文的中心思想。
受形体束缚的相对逍,遥算不上逍遥的极致,真正的精神领域的自由才是逍遥的最高境界。
写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为止,描绘了逍遥的最,高境界:消灭物我界限,无所待而游于无穷,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才是绝对的自由!
文章前半段,想象瑰丽,为读者展示一个奇幻雄浑的境界,如大雾弥漫,充满变化的色彩。
文章后半段,却拨云见日,逻辑清晰,层层推进,得出‘逍遥’的真正境界!
私以为,这篇文章水准之高,称为千古奇文也不为过!”
这一篇文章评论,洋洋洒洒上万字,字里行间透着对秦漠《逍遥游》极致的肯定与赞美!
——内容来自【咪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