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掉那些繁规琐矩吧,铜关的情况我大致了解,具体数据嘛等到年底才见真章,现在这个时间点没有意义……”
房振国直入正题道,“小蓝书记,年底前市委准备对区县领导班子主要是区县常委进行小幅调整,本来上半年铜关就准备动一动,考虑到叶琛突然被免职、省委安排你过来,暂时稳定一下局面,现在几个月过去了,小蓝书记也该熟悉情况了,我打算听听你的想法。”
蓝京试探道:“市委要加大异地干部交流力度,还是加快推陈出新,让年轻干部尽快进入领导岗位?”
“都可以,市委没有预设先决条件,只要区县形势需要、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不拘泥于形式和数量。”
房振国微笑道。
“如果这样,我想县领导班子里有四位同志需要调整……”
蓝京说了一半故意刹住,房振国察觉到他的意思,抬手道:
“四位不多,也不少,小蓝书记请继续。”
“第一位正法委书记蒋中同志,交流干部,从我观察角度来看没发挥到交流的作用,相反与本土干部走得太近……当然也不能说不对,只是……”
“我懂你的意思。”
“第二位统战部长朱越顺同志,明年上半年退二线,能否提前几个月以便腾位子让更具有独立意识的同志接任?”
“唔有点困难,玄泽讲究到点才退,除非有明确的理由。”房振国似不太认可这个提议。
蓝京道:“第三位是兼镇书记的专职常委张辉宇,小时候过继到熊家,跟熊汝诚一块儿长大亲如兄弟,虽说论血缘关系不属于回避范畴,实际上在常委会并肩作战,总是第一时间出面帮衬,从未提过反对意见,形成不太正常的意见导向,我恳请市委将该同志进行异地交流。”
“小蓝书记提出了一个非常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房振国道,“那就是组织部门如何处理领导干部亲属回避制度的灰色地带,比如发小、同学、战友等等,类似情况在铜山应该比较严重吧?”
“以前可能求贤若渴,有意无意忽略背景调查,个人建议今后要把这一块管起来,免得老百姓指指戳戳。”
蓝京巧妙地说。
房振国语气沉重道:“不能怪老百姓背后骂娘,还是我们的工作没做到位……还有一位呢?”
“分管工业副县长邹斌同志,文秘出身,没有基层经验和工业管理经历,此前担任镇副书记、广电局副局长、轻工业局长,工业根基浅,主要听从两位常委县长指挥,更象执行者而不是领导者,建议由工业条线出身的干部顶上去。”
蓝京道。
房振国将邹斌的名字记到笔记本上,从这一刻起,邹斌的命运将因此改变,而他压根不知情。
“小蓝书记在事先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提这些建议,有理有据,逻辑分明,证明这段时间埋头做了大量工作并精准把到铜关的命脉,非常好,非常好……”
房振国以赞许的语气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