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话不说,就给拒绝了。
台长一听,就问张硕为什么,后者只好解释,这场直播是他随意为之,不想扩大影响。
聪明人,哪里听不出来?这分明是不想被领导惦记嘛!
于是,台长稍作沉思,便笑呵呵让张硕放心,他们做纪录片,张硕不用发表什么言论,只需要出镜一下即可。
剩下的内容,采访村干部、当事人,就能衔接好。
张硕仍然摇头拒绝。
别说这位正科级的领导,是在县里混的,他这个特批的副处级,想不给面子,也没问题。
只是,这位台长的嘴皮子,比张硕想象中要厉害的多。
几分钟后。
他成功说服了张硕。
拍的纪录片,不是赞许张硕的个人主义,更不是捧他这个党委书记的场,而是通过舆论反打的方式,讲述基层现象,然后再突出“依法调解+柔性补偿”的江安镇形象。
名字嘛。
就叫:
《江安镇村道风波:法与情的48小时》
本质上的主题,是法和情。
既能给江安镇带来具体的形象,也能够进一步给予其他村镇部门一些比表率。
利大于弊,甚至可以说,没有弊。
一位正科级的领导说这样的话,张硕当然是保持信任的,让电视台把这个事情当做纪录片,明显可以为江安镇做宣传。
他可是记得,县电视台也算是公务单位,如果想为镇里做宣传,得打通关系,还得花钱。
现在,免费找上门,不用倒是有些可惜了。
商定好之后,电视台的人员,就开始摆弄设备,表示要到下辖的村里看看那条道路,张硕则安排村书记带领。
坐在办公室里,他总算歇了口气,揉着自己的眉心,回想着这档子事的结果。
对于村民而言,“自掏腰包修路”的怨气肯定是打消了,毕竟他在会上说过,接下来每年都会安排相应的财政提供修路补贴。
对于女司机�6�8而言,拿回多付的几千块,付出应付出的修路费用,憋屈也消了。
可以说。
局面,是三赢的。
“没想到,一个小小的案例,险些玩脱了。”
“不过,能给江安镇做一些宣传,拉拢一些注意力,也是好的。”
张硕喃喃自语,他可没忘记,在这件事的前面,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事情。
等着他解决。
王卫平。
正想到这一茬,许所长就打来了电话,张硕一按接通,对方就在电话那头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