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062)第七日:玉作匠人-玉匠

王都三十日 青果 2018 字 2个月前

郑达的身影挡住了从屋外射进来的光,一个花白胡子的老者放下手中用几块木片夹住的玉,在腰后拍了拍手上的灰,抬眼朝站在门口的郑达望去。

滚了黑边的白袍显示着来人的身份,玉作匠人卑谦地迎了上来,朝郑达打躬:“大人有什么需要?”

郑达四下打量了这一间后面还连着一条狭长甬道的屋子,目光停留在老者粗糙的手上:“老丈在此营生多少年了?”

通常来客会问到这个问题,年代越久的玉作匠人越容易得到客人的信任。老者见问,陪笑道:“回大人话,小的在此营生十二年了,经手的大小玉器不下数百,大人但有吩咐,没有小的做不来的。小的这间小铺做不来的,王都便没人能做了。”

“十二年?”郑达沉吟,“这玉作坊的人想必老丈都熟悉?”

老者惯于听话听音,郑达这话才出口,老者的心顿时凉了一半。这位大人身着丝帛,素色滚了黑边,不问可知是弼人府的大人,只是这位大人不像是来光顾生意,倒像是来问人的。

不过老者还存着一丝侥幸,指了指身后的三人:“大人只管放心,我的两个儿子、一个侄子,虽说是我的徒儿,却早已在小人手下制玉,连最小的这个,也跟着小的做了五年。”

老者指着屋角一个后生,正一手拿着一个短而尖细的铜雕嘴,一手用小锤在雕嘴后面小心地轻敲,似是在雕琢一件牙器。

郑达云山雾罩说了几句,从怀中摸出玉玦,交给老者:

“老丈见过这个吗?”

老者疑惑接过,从郑达身侧走过,站到门边,举起玉玦就光察看,递回给郑达时,老者脸上有明显的不悦:

“这绝不是小人这铺子出来的。”

老者该是误会郑达时来寻事,郑达不接,笑着说:“我可没说是老丈这里做的,只是想问问,老丈见没见过这块玉玦?”

“这样粗糙的功夫,若是从小人的铺子出门,如何敢占住这玉作坊第一家?”老者怫然不悦,仍是指着屋角的那个后生,“三年前,他第一次做出来的玉环,也比这圆润三分。”

郑达对老者拱拱手,笑道:“烦劳老丈再仔细看看。”

“大人休怪,再细看也不是小人的铺子里出去的。”

郑达哑然失笑,眼前这老者生怕自己会讹上他,急于摆脱干系。

郑达一念及此,板着脸沉声道:“老丈,我是弼人府的人,这玉玦牵涉到几条人命,今日是来请教,却不是向老丈寻事,老丈久居玉作坊,能不能看出这玉玦会出自谁手?”

老者见郑达说得郑重,不敢怠慢,收回手中玉玦,再次就光细看。

“玉不是好玉,手艺也不是好手艺。就看这手艺,该是出自谁家生徒,毛刺都没有修整好,也可看得出琢磨功夫的仓促,若是精雕细琢,小人还能看得出是哪家的风格,这样粗糙的手艺,小人真看不出。”

“鼻孔里的字,一边是一个‘猛’字,另一边刀工粗浅,看不清,依稀像是个‘京’字。”

老者犹豫着将这枚质地很一般的玉再次递回给郑达,咬尾龙的形状也是刻得歪歪斜斜令人发指,若是出自他的子侄,只怕手指都要被他打断三根。

看着郑达收回了玉玦,老者断定:“这是一天之内雕琢完成的,不然不会如此粗糙。”

“玉作坊中,有哪几家出自京氏族人?”

“京氏在王都,除了构筑祭坛的,大多便在这玉作坊内营生,小人便是京氏。”老者的脸红了红,旋即又道,“玉作坊中,属京氏一族的,大约有十余家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