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九,甲戌日。
在索氏村邑,小五已经问明了去大邑商的路,走出村子后,见前后无人,取出几个货贝揣进怀中,将包袱埋在村邑之外一棵大树的石板下面,然后走远,拐了一个弯又回头,躲在草丛中,看有没有人去翻动包袱。
光头对他说,这黄灿灿的货贝不是普通的海贝,在大邑商,或是在别的地方,它们比小五见过的那些几块碎铜要值钱很多。
等了一会儿,有几个人走大树下走过,没人去动包袱,甚至没人多往那石板方向多瞧一眼。
小五终于放心,往大邑商而去。
在大邑商的南郊,一块宽阔平地的中央搭起了一个高高的祭坛,祭坛四四方方,上下三层。在每一面的中间,有台阶通向顶端。
每一层的四角,各插了一面素白牙旗,上面绣着一个大大的“商”字,在秋风中猎猎作响。
下面两层的平台上四周都站着持戈军士,如果沿着台阶拾级而上,会发现在每一层的最里面,围有一圈夯得紧实光滑的凹槽。
在祭坛的四周,如潮水般涌出王都的人在广场周围散开,相互在找自己相熟的人。于是很自然的,人们汇聚的时候便依稀有了部落的痕迹,有着与平日生计相关的影子。
小五来的时候,被眼前的人潮吓坏了,他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人。
“大王还没来,看日头即将正中,典礼要不了多久就该开始了。”他身前一人对另一人说。
另一人踮脚看了看南边的凉棚,不太肯定地说:“那边的席位还空了一半,估计还要一会儿吧。”
人群越聚越多,广场的喧嚣越发闹腾。
樊氏的那一群人中有人唱歌,是上次的觋人在祈年的时候唱的调子,估计中间还搞怪的加了些鬼脸和怪腔怪调,一群人“哄”地笑了开来。陶氏那边听到这边的声浪被压过,不服气的开始吆喝,可这吆喝没个主调,很快又被陶氏压过一头。
在广场上这样杂乱的哄笑和吆喝,以及自己的族尹来时的欢呼声,历来是各种庆典必经的前奏。王室也很宽容的任由这种欢闹来烘托庆典的气氛。
“这是做甚?”本在最外围看看就走的小五被后来的人流裹挟,慢慢挤到了里面,却不知眼前这成千上万人聚集于此所为何来,终于压抑不住好奇,开口问道。
身前的人回头看了看小五,破了的葛布衣衫已经让他嫌弃,在看到小五额上的奴隶烙印,一脸的嫌弃:“看你样子,还没登籍的吧,怎么敢在这里逗留,不进城去找籍小臣登籍?”
登籍?记得光头叔像是说过,只是他不明白登籍是什么,被这人一带话题,忘了原先要问的话,脱口又问:“什么登籍,怎么登?”
这人却懒得理他,不屑的瞟他一眼,不再理会他,只伸长了脖颈往祭坛方向望去。
“右相大人来了!”
广场有人大声地喊,言语中带着骄傲,好像便从此和王室贵胄攀上了关系似的。
于是千万双眼睛似是被无形的线牵引,朝着同一个方向望去,小五比常人高出一头,见一辆马车缓缓驶入对面临时搭建的凉棚,车上端坐一人,清癯的脸上有并不浓密却飘逸的须,双手拢在袖中,双目直视前方,显得坚毅执着。
“右相大人!”有人大喊,希望右相大人能够看向自己。
更多的人附和着,不过几息的时间,广场中便齐声响起了“右相大人”的呼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