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伟,听说你也喜欢历史?”
书架里摆了一套《二十四史》,不甚整齐,应该是经常翻动的原因。
韶宏伟见鲁书记转移话题,知道这是他的迂回战术,通过谈历史,最终还会回到问题上来。
就不时时机地配合道:“是的,鲁书记,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历史是面很好的镜子,可以知古今、识兴替。”
“我从小就喜欢看历史方面的书,从中学到了很多现实中学不到的东西。”
“鲁书记,我听说,您对历史很有研究。”
鲁向阳笑了笑:“研究倒谈不上,闲来没事的时候,总是喜欢翻翻历史书。”
“在官场上行走,不能不懂些历史。”
“历史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很多杰出人物思想的集成。”
“这些人物,大都身居要职,自然涉及了为官之道和为人之道。”
韶宏伟点头,深以为然。
鲁向阳话锋一转:“说到反腐倡廉,其实我们古代很多朝代都重视惩治腐败,也下了很大力气。”
“但事实证明,效果却并不好,你知道为什么?”
果然,鲁向阳给韶宏伟出了一个考题。
他是想用历史上的成败经验,为刚才的话题找一个借鉴,也是用这种思辨的方式,启发韶宏伟进行深度思考。
这比他直接教育说服来得更有效。
韶宏伟懂得,讲故事,借喻,是领导们最愿意使用的一种沟通方式。
他略想了想,就道:
“我认为,封建社会惩治腐败,最大的问题在于皇权至上。对于大臣们的贪腐,往往凭皇帝的好恶,甚至当时的情绪左右,没有形成系统的反腐机制。”
“绝对的皇权和极少数信任的心腹,成了反腐的主要力量。这种孤家寡人的独断专行,必然发挥不了机制的合力。虽然查处了一些贪腐行为,但大多数有腐败行为的官员,并没有得到惩罚。”
“再加上以人治人,使反腐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大部分反腐都是无疾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