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大骂:“你想造反吗?!”伍孚大声说:“汝非吾君,吾非汝臣,何反之有?汝乱国篡主,罪盈恶大,今是吾死日,故来诛奸贼耳,恨不车裂汝于市朝以谢天下。”
言罢,当场遇害。董卓随后派人查办伍孚同党,何颙、荀攸入狱,郑泰、华歆等人逃亡投奔袁术。
司徒王允亦有心刺董,他说服了董卓的义子吕布。初平三年四月辛巳日,董卓乘车前往未央宫,参与庆祝皇帝病愈的朝贺,吕布随从护卫。
出门前马受惊,使董卓坠入泥中,董卓回府更衣,其少妻劝其不要进宫,董卓不听。
当董卓车队行至北掖门外时,李肃等人持长戟冲出,刺向董卓,董卓朝服内穿铠甲,所以未伤及要害,而李肃刺伤董卓手臂,并将其刺下车来,董卓疾呼:“吕布何在?!”
这时候吕布不慌不忙的掏出准备好的诏书,喊道:“有诏讨贼臣!”
直到此时,董卓才发现吕布背叛了自己,大骂吕布:“庸狗敢如是邪!”吕布则率众人上前将董卓当场斩杀。
太师府主簿田景及仆人上前抱住董卓的尸体,吕布又将他们杀死,杀了这三人之后,在场其他的人都不敢动了。
随后,王允立刻让信使往各政府部门送达赦免诏书。
董卓的死讯传出,士兵们都高呼万岁,百姓在路上载歌载舞,很多人把珠宝去换成酒肉来庆祝。
接着,皇甫嵩攻打郿坞,将董卓全族男女杀得一干二净。当时天气很热,董卓肥胖的尸体流出脂肪,守尸吏在董卓肚脐中点火,竟然“光明达曙,如是积日”。
袁氏家族的门生又将董卓挫骨扬灰。郿坞中珍藏有金二三万斤,银八九万斤,锦绮缋縠纨素奇玩,积如丘山。
其实这段历史才是真正的历史,我们耳熟能详的“董太师大闹凤仪亭”、“谋董贼孟德献刀”、“焚金阙董卓行凶”、“王司徒巧使连环计”、“除暴凶吕布助司徒”这些故事其实则是出自于明代小说家罗贯中的作品《三国演义》。
范晔在《后汉书》中骂他罪恶滔天,“干逆三才”,触犯了天地人的常道,陈寿在《三国志》中骂他“狼凶贼忍,暴戾恣睢,自书契以来,殆未之有也”,把他形容成有文字记载以来最坏的人。
后来的历史学家也几乎都把他贬得人神共愤,粗俗、无知、残暴、霸道、强横,荒淫,所有形容恶人的贬义词都一股脑往他身上贴。
但董卓执政时期解禁党锢,重用贤才、弹劾宦官,邙山救驾等也是他为数不多的亮点。
《三国》时期是国人最喜欢解读、也是历代点评、文学作品最多的一个时期,而董卓也常常被视为开启这一时代的先行者,所以,本期盘点董卓更多的是其身上的特殊性。】
【网友说:
“厌恶董卓、痛恨董卓、理解董卓、嫉妒董卓、成为董卓。”
“我若是董卓,我会比他还疯狂。”
“打了一辈子仗了,还不能享受享受吗?”
“董太师名声不好,但仔细数来,没有干多少坏事。他废了一个皇帝,但是只是另外立了一个皇帝,比曹丕司马炎好多了,就是霍光,都废了几个皇帝。至于奸淫妇女,那皇帝还三宫六院。说他杀人,有朱元璋杀的多?董太师吃亏在出身低,又没文化,所以被官僚鄙视,干了点坏事就大说特说,把他搞臭。类似遭遇的有白骨精。”
“史书想让你看什么就会留下什么。参考李世民改史一事。”
“李世民开了一个坏头,这个事情他能让人骂一千年也是活该。”
“我觉得比秦桧,汪、李鸿章这些卖国求荣恬不知耻的东西强多了。”
“其实从某一方面来讲,汉末的每一路枭雄都是“恶人”,袁绍、刘表、孙坚、袁术、公孙瓒、曹操、刘备......”
“现代有一本书这方面写得很好,真正亡汉的不是桓灵,不是黄巾,不是外戚,不是董、曹,而是正史中各种好评的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