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丝绸之路富一路

在公元十六世纪,来自荷兰的商人甚至能将一船来自华夏的普通瓷器、茶叶等拍出五百倍的的利益。

也只能说,当时的欧洲人却是没见过华夏最集大国工匠、文化底蕴之合的官窑与顶级名茶这些好货,部分华夏的海商当时也是十分的’有良心‘,卖给欧洲人的多是市井买到的陶瓷、碎茶,却转手几倍差价赚的盆满钵满。】

“百倍的利益?!”刘彻瞪大了双眼,难以置信这些在国内虽然也是奢侈品的丝绸居然卖到了国外能这么暴利。

“不行,匈奴是必须要打的,西南夷的商路也是要控制的,我大汉怎能错过如此机遇!”

感谢天幕,让他少走了几年弯路。

大唐

“这些商人还真是无商不奸啊!”李世民哭笑不得,这群商人居然以次充好,来诓骗那些来华购买丝绸、瓷器的欧洲人。

杜如晦却郑重的道,“陛下,这虽然是个乐子,但同时也损害了我大唐的名声。臣的意思是,朝廷应该组建官方的商队,以前朝廷不知尚好,但既然知晓了大唐商品的稀缺性,就更应该保护好这条商路,同时在沿途设立关卡,派遣士卒驻扎保护来往商队安全,而士卒的军饷俸禄等皆可由关税来补,甚至还能有很多的富裕补充国库。”

聪明如杜克明者,他一眼就看出来了丝绸之路的暴利,如此来往充斥着巨额利益的商路朝廷怎能眼睁睁的看着他而不心动呢?

孔颖达出列道:“杜相,常言道:不与民争利,朝廷此举收取设卡收取关税,是否太过于势利?”

“哦?孔学士,我大唐沿路保护他们,不使商队遭受劫持而损失。且不说,唐以农为本,商人不事农耕,为何不能缴税为国贡献?只榨取帝国的利益而不反哺帝国?岂不是叛国也?”

孔颖达被怼的哑口无言。

李世民安抚好孔颖达后,令杜如晦领尚书省将这个事也要拿出个章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