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晖堂。
钱氏和江锦璨去了春晖堂,把江立瑞偷偷去边疆的事告知江老夫人,她们主动说,总比老人家从别人口中得知要好许多。
江老夫人得知后,跟钱氏的反应截然不同,当即就对小孙子的行为大加赞赏:“瑞儿这孩子做得不错,他师承定国公,学的一身本事,如今正好派上用场,不然荒废了实在可惜,我们家世代从文,没准儿到了瑞儿这一代要出个大将军。”
钱氏听后愣住,讷讷道:“娘,战场上刀剑无眼,他在京城呆着熬资历也能慢慢熬出头啊,哪里就需要去冒这种险?”
江老夫人不以为然道:“就算不是我的孙子去,那也会有别人的孙子去,就凭他敢去,无论他是否能立功,我都为他感到骄傲。”见儿媳妇一脸心忧,安抚道,“镇北侯与定国公有交情,他的关门弟子,镇北侯会关照一二的,你不必太过担心。”
钱氏听着婆母的话,觉着耳熟,很快就想起女儿前不久才说‘国家有战事,总有人上阵迎敌的,那个人就算不是我的哥哥,也会是别人的哥哥,别人的儿子,别人的父亲。’,女儿小时候是养在婆母身边的,在看待事情上,有时候想法是出奇的一致。
江老夫人又道:“老大媳妇,那是我的亲孙子,我也担心,不过我的孙子有此志向,我心里高兴。”
闻言,钱氏轻叹道:“娘,我也不是反对,我只是担心他,他在京城长大,没见过那种场面。”
江老夫人温声说:“凡事都有第一次,他已经长大成人,相信在这件事上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你且安心,有永安侯府和定国公府的关系在,危险的任务镇北侯也不会让他去,这次就当是历练的机会。”
见婆母都这样说了,钱氏也不好说什么,只能等儿子到了边疆写信报平安,这样她才能安心些。
坐在一旁没说话的江锦璨道:“娘,您得相信四哥的能力啊,皇上都曾赞扬过四哥的。”
钱氏轻轻颔首,孩子长大了,她是管不着了,只盼着那臭小子平安归来,然后给她娶个儿媳妇回来,再给她生个小孙女,小孙子也行。
傍晚,江一鸣回来,得知儿子偷偷去了边疆,沉默了许久,最后回一句:“既然他有此志向,就让他去吧,没准儿还真让那小子闯出一番天地,建功立业,做个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