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虽然不悦耳,但是楚璋听来也是极有道理的,他微微点头,示意楚逸继续说下去。
“若是有一天,他们的军队攻打到临淄来,文武百官可以劝皇上投降,他们依旧为臣,即便是不受重用,亦能够保命。”楚逸正色道,“可是皇上能降吗?楚国所有人都能降,唯独皇上不能!一国不容二君,楚国一旦遭灭,皇上安能活命?”
楚逸这话,深深打动了楚璋,先且楚璋还不以为然,然而听了这一席话后,可谓是大彻大悟茅塞顿开。
“是啊,文武百官可投降,可朕若是降了,就只有死路一条。”楚璋目光一闪,接着又陷入了沉默。
“楚国是皇上的国,决意但听皇上一人。只要皇上点头应允,哪怕是刀山火海,万劫不复,楚逸必定以性命保皇上的江山!”
楚璋拍案而起,深受感动,粗重地喘息了一声,走过去拉住楚逸的手:“朕的贤弟!你这片心,朕受了。好,朕答应你,你想做什么就放心去做,朕会尽其所能支持你!”
“多谢皇上!”楚逸心中的大石落下,第一步说服楚璋成功了,接下来他必须排除万难,说服齐、晋、梁三国国君。
在离开皇宫之后,楚逸召集了心腹之臣,诸葛明、楚源、公孙泽的人,共图大计。
楚源是楚逸的堂弟,也算得上是皇族成员,在楚国的贵胄子弟中,是个难得的人才,足智多谋,能言善道,深得楚逸的喜欢。
公孙泽是出身楚国老世族之家的公子,先前积极支持楚逸变法,得到楚逸的信任。楚逸曾经问公孙泽,他也是世族贵胄,若是楚国变法兴起,公孙家族也会淹没,难道他不介意?公孙泽一身正气地答道,尽公不顾私,国与家族之间的兴衰,他深知孰重孰轻。
“靖王之志,楚国大幸!”公孙泽听完楚逸之言后,深深一拜。
楚逸抬手扶起这个年轻俊才,笑道:“君臣同心胜于妙计百出,如今皇上应允倾力支持,我与在座诸位必不能辜负皇上!”
众人相互递了个眼色,楚源先双手合拢拱手:“下官愿为靖王分忧,为皇上尽忠。”
其他人也纷纷异口同声地表明心意,愿随楚逸赴汤蹈火,共成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