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你们编写的?”玄无止疑惑问。
“这是白起宁司徒编写的初稿,我与其他人也参与了修改。”李昭平答道。
“稿子记得有些散乱,等回去以后,我会精简整理。不过这样看得更清楚,蜀国的民情国情,以及每一条变法的前因后果都在上面。”白起宁补充道。
玄无止面色肃然,看向白起宁,这才细细扫视了一番:“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昭惠王,贫僧想说的是,你可是遇到了个宝啊。”
李昭平、白起宁一愣,没想到玄无止大师并不是出口成经,而是语气这般随和。
在此之前,白起宁以为玄无止是个很古板的人,跟有些得道高僧一样,嘴里时刻不离那些“我佛慈悲”“阿弥陀佛”“佛说”……
玄无止其实是个很随性的人,不喜欢那些条条框框,而且广交天下奇才,所以才会和江云成为挚友,和连珏等人有交情。
交朋友,对玄无止来说,能够扩大眼界和见识,学无止境,一个人永远不可能从书本上学到所有知识,而有了许多充满智慧的朋友,能让自己更加睿智。
“大师原来是豪情之人。”白起宁捂嘴轻笑,“大师的这声夸赞,我可受之有愧。”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其实贫僧年轻的时候,师父就曾说我没有个正经样,性子与才情不般配。后来做了主持,贫僧是收敛了很多。”玄无止笑道,“尤其是你们众人面前,刻意表现得淡漠潇洒了些。”
大师还没有回答李昭平先前的话,他不免紧张地又问:“大师可愿为我们指点?”
“这是好事,我也想看看,不过我要仔细看完这些,需要几天时间。”玄无止轻声道。
“大师是要花几天时间,看完这些?”白起宁愕然,还以为玄无止不会有这个闲情。
“这么好的书,为何不看?”玄无止捧起稿子,“贫僧觉得很有必要研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