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铅,还真搞出了一个原始版的电池。
这个电池很小,电流也很弱。
不过没关系,这算是从无到有了,只要做出来了,就可以慢慢开始精化。
如果一直做不出来,大家就会怀疑这玩意儿到底存不存在。
这是有本质区别的。
另外还有一份汇报,也是宋应星送过来的,关于硝酸钾的制作。
正统历史上,在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记载:
凡硝,华夷皆生,中国则专产西北。
若东南贩者不给官引,则以为私货而罪之。
硝质与盐同母,大地之下潮气蒸成,现于地面。
近水而土薄者成盐,近山而土厚者成硝。
以其入水即消溶,故名曰“硝”。
长、淮以北,节过中秋,即居室之中,隔日扫地,可取少许以供煎炼。
可以说,明末本身已经具备制作硝酸钾的能力。
在张凡投入大量的研发经费后,宋应星竟然直接把硝酸钾给提纯了。
并且由于显微镜的出现,以及细菌学的发展,他还发现了硝酸钾有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
在这篇应用型论文中,他提出,硝酸钾不仅可以用在花卉和农作物的生长,还可以用在腌肉上,来保持食物不会腐坏。
这个观点一下子就把张凡给点燃了!
这特么是要做罐头的节奏啊!
罐头要是做出来了,朕能把军队开到巴黎城下,让他们把路易十四的亲娘喊到城头跳舞。
有那么一刻,崇祯似乎出现了一种幻觉:难道技术大爆炸要来了吗?
技术大爆炸倒是不可能这么快就来。
毕竟现在的大明朝积累的理论知识还不够丰富。
在制作完蒸汽机后,积累了许多力学和热力学知识,对空气、真空都有了重新认识。
显微镜出现后,对细菌和氧气也都有了重新认识。
但是,化学成就依然还是很有限,元素周期表中还有许多元素没有发现。
想要进入电力时代,肯定是要把电池制作精良的。
这是急不来的。
橡胶出来后,倒是可以重点去研究研究如何合成更好的橡胶材料。
这是应用科学领域的研发,是制作出来后,就能直接投入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