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知府、布政使、参政等等官员统一学习《北京国营商社》,每季度进行考试,考试成绩纳入到吏部的年终考核里。
这就是一套完善和强大的行政体系。
而这一套完善、强大的行政体系是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的。
这样才能保证新政在全国推行的时候,不会失控。
那么国营商社如何有条不紊扎根到各地的各个行业呢?
由国营商社总府做总体规划,对各地国营商社做标准管理,呈报内阁,皇帝做审批。
这就是一条垂直化的高效管理模式。
粮食、矿产、冶铁、水泥、制造等等民生行业,都要涉足。
基本上就是指哪儿打哪儿了。
而民营商社的机会也不算少,例如粮食、矿产、轻工制造业都有机会。
不过比重肯定不会很大,商务部也要做好招商完善的准备。
第二个五年计划的重头戏肯定是国营商社。
从轻工业制造,例如香皂、洗发水、卫生纸、香水、布料、自行车等等入手。
那么新的问题又来了。
什么问题?
一旦进入全面建立国营商社的阶段,就势必会造成官员人数的膨胀。
现在是朝廷已经有40000官员编制,如果是大力建立国营商社,就意味着人数的空前暴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