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要教老百姓识字,每州每县每村的老百姓,无论是工艺手工人,还是在田里种庄稼的庄稼汉,都必须认字。”
“这……”
“另外,将这些书,用白话文再译一遍,老百姓看不懂文言文。”
崇祯又补充道:“咱们要充分发挥老百姓的力量,要让老百姓自己积极主动掌握更多的农业知识,学会使用宋爱卿制的这些新型农业工具,前提就是老百姓必须会认字。”
“遵旨。”
崇祯提示了一下:“形式不必拘泥,什么样的都可以,下放到村里,找专门的负责人,不干别的,就教百姓识字,每月定期四次大课都没问题,不要与农忙搅和在一起,将百姓识字这件事纳入到官员的考核中。”
“遵旨。”
“另外,朕要将邸报变成报纸,印刷出来卖,卖便宜一点,大家都买得起,上面可以刊登朝廷已经签字过的政策,让商人们也早些知道,朝廷要与商人相互配合,才能兴国,这件事就交给礼部去做吧。”
温体仁连忙道:“遵旨!”
说完这些事,大臣们在一边也都各自记下来了,崇祯又道:“水泥呢?水泥如何了?”
徐光启道:“回禀陛下,水泥制造局已经竣工,第一批水泥明年正月过完了可以生产出来。”
“好,水泥出来了,第一条路就从北京修到蓟镇,朕要先把顺天府的路全部修好,以后无论是调兵还是商业,都是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