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些难民,陈群广施恩泽,不仅一一接纳,还为他们建造房屋,分配田地,让他们自食其力。
不过,这也是有条件的,从其他州郡过来的百姓,前三年必须将收获的七成粮食上交给官府。对此,他们毫无怨言,毕竟徐州不仅无偿为他们提供住房,还分配田地,收取七成粮食又算得了什么?就算全部上交他们也心甘情愿!
随着这些民众的口口相传,其他各州郡的百姓也得知了这个好消息。一听说徐州有免费的粮食,还全部接纳难民,甚至分田地,越来越多的百姓如潮水般涌向徐州。有些还是举家搬迁而来,在这段时间的运作下,徐州的人口逐渐恢复。
毕竟,徐州不少县城都曾遭到曹操的屠杀,流失了大量百姓。如今徐州归于刘备,那些百姓也纷纷回归故里。
看到徐州如今愈发昌盛,刘政也不禁发出一声感叹,“陈群,陈长文,你果真是个经世大才!徐州交给你果真没有错!”
说实话,刘政自己,在内政方面其实没什么造诣,也不懂得利用红薯谋利,所以这一切他通通交付于陈群之手,而如今看到成果,他也庆幸自己没看错人。
当然,这岂能是陈群一人的杰作?陈登从旁协助,亦是功不可没。
不过,陈登对屯田情有独钟,尤其刘政还分给他一万屯田兵,他一得空,便喜欢率领这些士兵去屯田,种植粮食。
然而,与徐州地区相比,刘政更忧心淮南地区。历经袁术的统治,昔日富饶的淮南地区已面目全非,人口流失异常严重。
这段时间,陈群和陈登二人也被淮南地区的繁杂琐事搅得焦头烂额。毕竟,淮南地区的红薯种植计划才刚刚起步。而淮南地区的百姓们,粮食几乎都被袁术的军队掠夺一空。
如此一来,他们不得不将徐州富余的粮食全部运往淮南地区,分发给百姓。如若不然,他们费尽千辛万苦攻下的淮南地区,恐怕会沦为人间炼狱。
一踏入政务厅,刘政便察觉到,众人皆是愁容满面。
陈群、陈登、糜竺、孙乾、简雍等文臣,各自忙碌着,脸上尽是愁苦之色。
刘政甚至已在门口伫立许久,他们却浑然不觉。
见此情景,刘政不禁叹息,对于这种政治事务,他实在是爱莫能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