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不是?!”卖灯笼的点头附和,往沈清棠的木箱里探头看了眼,劝她,“姑娘,我看你这木箱里肥皂和香皂也没剩多少,不若就收摊回家吧!

别在这里挨半天冻,卖出去肥皂,钱还不是自己的。”

沈清棠不明所以,“什么意思?”

买糖人的往刚才官差来的方向探头望去,“你们应该不常来草市吧?!”

跟现代地摊喜欢摆在交通要道口、人流量大的地方一样,古代也是如此。

摆摊的人多,集中的地方就叫草市。

其实就是所谓的集市。

集市也不是天天有。

两天一小集,三天一大集。

沈清棠点头,“确实没来过几回。”

“怪不得!”卖灯笼的也跟着探头观望,“你们再不走,怕是还得遇上收地皮钱的。”

“地皮钱是什么?”沈清棠纳闷道。

古代还有地皮钱?!

可她也没买地。

买糖人的解释:“今年以前是不收牙钱的,也就是那些泼皮无赖会来收点儿地皮钱。现在是牙钱要交,地皮钱也要交。咱们都是小本生意,一天赚不了几个铜板,刨去本钱真不剩几个钱,都养这帮孙子了!”

卖灯笼的连连摇头,“谁说不是?!我今天赚的铜板都还不够牙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