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发大财,抓住时代的风口

只是胡摊主祖上留下来的东西自家还保存着,而今天买的,可能是某地的村民挖出来,卖给了二道贩子。

二道贩子不全是懂货的,要真懂的,也不会拿出来摆地摊上。

这就便宜了宋染。

不过她估计,再过两年,可能地摊上就看不到什么真货了。

“这本来就是你花钱买的,我只是帮你打个配合,当然由你来决定!”

郭高没什么意见,他今天最大的收获是眼力得到了锻炼,这是花钱都买不来的。

宋染轻笑道:“郭哥,可别这样说,要没有你和我打配合,我哪能用这么便宜的价格买下来?先前就说好了,咱们合伙,我八你二,除了这三样古董和青铜器不卖,其他的都是要卖的,你的老顾客多,能卖出高价,我还得指望你帮我赚多点本钱呢。”

这个八二分,是两人商量之后定下来的。

本来郭高说他只分一成,虽然他帮别人卖货也会抽成,但和宋染不一样,宋染算得上他的师妹,而且最重要的是,跟着宋染,他见识都能宽广很多。

但宋染不会亏待自己的合伙人,主要是她并不想把太多的时间花在怎么卖货上面,只想偶尔和郭高一起出去捡捡漏,也就够了。

既然郭高花费的时间更多,多分一成也无妨。

其实郭高自己觉得两成真不少了,宋染一出手,基本上都是精品,就说剩下的五样,分别是——元青花灵芝纹高足杯,品相极好,胎质细腻,以现在的行价,卖出十万的价格绰绰有余。

清代御制珐琅香炉,虽然如今古代市场上推崇明朝的香炉,但这个香炉保存完好,上面雕刻的图案清晰,还是宫廷御制,物以稀为贵,低于十万,他肯定不出手的。

剩下的三样,则是三枚清代钱币。

这三枚钱币是在同一个地摊上收的,当时有人拿在手里看,说造得太假了,清代哪来的银币,后面还有英文,怕是哪个洋鬼子仿造的吧?骂骂咧咧的放下了。

但宋染却花六十块钱全部买了下来。

一开始郭高以为是障眼法,以为宋染是要在这个摊子上买其他的,没想到宋染只买了这三个光绪银币。

这个时候,他才恍然大悟,郑老师早年就说过,光绪年间,制作了几批以龙为图案的银元,统称为“龙洋”,只是他这些年,还没见过一枚“龙洋”,很多都已经流到了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