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吃饭是个问题

分隋 兔狲 5699 字 1个月前

做面条说得容易,可在这年头一来锅灶不顺手,二来各式调料辅料缺东少西,连青菜他都有大半不认识,更何况还有没挂面这种半成品?杨霖好不容易煮了一大锅炸酱面打发了这几个丫头,一抬头发现窦琮和殷开山正趴在窗台上瞅着他流口水……没等他把下一锅面条擀好,本来打算等窦、殷二人走后再来的房乔、杜如晦和长孙无忌又闻着味儿进来了……

书房内,撑得肚儿圆的众人围着累得面条都没吃几口的杨霖喝茶消食。两锅面条很好的消除了众人间的隔阂,有些只能在私下里讲的话现在当着大伙的面也能说出口了。

“子建贤弟,愚兄有些话不知当讲不当讲。”窦琮作为众人之首率先发言,而且在杨霖的执意坚持下改换了称呼,“贤弟为了维护主将威严、使将令出于一门而逐走刘长史等人,末将也深表赞同。只是这样一来,会不会使得唐公生出疑虑?毕竟我磨坪山之事,还需唐公的支持和配合,一旦生出隔阂怕是对双方均无好处啊……”

“济严兄(注1)不必忧虑。”杨霖强撑着坐直身体,微笑道,“唐公与小弟有约在先,磨坪山上以小弟为主,唐公是不会干预的。刘长史他们怕是曲解了唐公之意,把这磨坪山当成了唐公一家的基业。殊不知以小弟一向怕死的性子,之所以不惜甘冒陛下雷霆之怒、以身犯险在这磨坪山竖起先父的大旗,拼死为唐公解围,是因为唐公答应过,这磨坪山上的兵马,有小弟的一半!”

“此事当真?”窦、殷二人闻言大惊,房杜、长孙却是面露惊喜,同声问道。

“真!比十足真金还真!”杨霖笑言道,“所以说这磨坪山的事情于小弟不仅事关生死,还关乎小弟和诸位兄长的前程,岂能不认真对待?就算是得罪了刘长史他们也在所不惜了。”

“那我等将来……”窦琮欲言又止,殷开山也忧心忡忡。

“济严兄莫急,眼前你我兄弟都坐在一条船上,自然要同舟共济。至于将来事将来再说,现在谁又说得清呢?不过我可以保证,等唐公事了,诸位去留自便,小弟绝不会从中作梗。”

窦琮和殷开山吃下了定心丸就打算离开,杨霖却拉住了殷峤殷开山:

“开山兄,我听说山上的粮食只够吃三个月?”

“确实如此。关于粮草之事唐公也很为难,王威、高君雅监视得甚严,唐公挪用军粮很困难。加上时间又紧,唐公不得不卖掉了两处农庄和一间别院,派人四处求购才凑到了这些粮食,还望贤弟多多体谅。”

“开山兄误会小弟的意思了,小弟并非指责唐公,而是对粮草之事有些想法,想与开山兄商议一下。据小弟所知,咱们的军粮够吃三个月还是在每个士卒每天一斤米的前提之下,这可不行啊!下阶段练兵的强度很大,士卒吃不饱很容易影响士气军心,而且小弟还打算用饭食作为激励士卒积极训练的手段。所以开山兄我们一定要想个好办法,把这个问题尽快解决掉。”

殷开山闻言陷入了沉思,窦琮也不走了,几个人又围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的商量了起来。

上山打猎、采摘野菜、蘑菇、野果,下河捕捉鱼虾,反正好几千屯田兵现在也没地种,自然不能让他们闲着。不过大家觉得就算把磨坪山上的飞禽走兽吃绝种了、地皮刮三遍也不够几万人吃半个月的,实在是杯水车薪。殷开山又提到缴获的土匪物资中有些珠宝布帛可供售卖换取粮食,可是现在河东刚刚经过几场战乱,这些浮财的价值大打折扣,而粮食却比什么都金贵,价格翻了好几番,能换回多少粮食真是很难说。

总而言之,大家的意见就是磨坪山上全都是穷鬼,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论怎么精打细算都禁不起杨霖这么糟蹋。

可是杨霖毕竟比他们多出了一千多年的见识,眼见众人能想出的主意都出得差不多了,他站了起来,口沫横飞的打气道:“诸位兄长高才,所思所谋让小弟茅塞顿开、大开眼界,既坚定了信心,又充满了希望。困难是暂时的,胜利是必须的!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咱们制造困难也要上,一定要搞到粮食,让将士们不但吃饱,还要吃好!”

听了杨霖这一番后世很常见的胡说八道,众人一起翻起了白眼,都觉得自己所投非人。这位杨大统领不是个白痴就是完全不靠谱,大家伙吵吵了半天,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尽唉声叹气了,还让他茅塞顿开?还让他充满了希望?他这是吃撑了还是累傻了?

长孙无忌经过昨夜与杨霖共谋大计,自以为已经是这位杨统领的亲信了,忍不住提醒道:“子建兄,粮食怎么算都不够啊……”

“够!怎么不够!”杨霖大手一挥,完全无视众人鄙夷的目光,一副指点江山的模样,“吃饭在我杨霖眼里从来就不是个问题!济严兄,反正这几天大伙忙着拣点、分派士卒,有大把的闲人没事干,你明天就把他们都赶到山上河里找吃的去。开山兄,你明天就带人下山,到附近城镇里把山上没用的东西统统卖掉换吃的,记住了,全换成猪羊、鸡鸭之类的肉食还有蔬菜瓜果,不要粮食。”

窦、殷二人觉得杨霖这番处置还算着调,刚要拱手应诺,杨霖又开始不正经了,而且把书房里所有的人都吓了一大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