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卸下包袱

“行,那给你在海外安排一支1亿美元的基金,未来三年都由你指挥。”

1亿美元的基金体量已然不小,但对他来说,也就那么回事,何况祁子文选择的方向大概率是对的。

但祁子文却着实被冲击到了。

他也就是想试试,学习一下从金融方向来理解公司的战略选择。

这也是他从老板身上学到的东西,嘉禾虽然时不时会很激进,但在大方向选择上一直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这都是老板的功劳,与其敏锐的嗅觉不无关系。

从一份国际能源署的杂志上,就能看出这么多东西,由不得他不佩服。

至于尝试原油期货,实在是不想错过这么好的练手机会,毕竟原油可是被称为大宗商品的王者。

然而,这可是1亿美金啊!

祁子文支支吾吾的说:“要不,先试试管理一千万的?”

郭阳瞥了他一眼,“嘉禾旗下没有体量这么小的基金。”

“三千万呢?”

郭阳眼睛一横,道:“说一个亿就一个亿,婆婆妈妈的,还是你对我的判断没有信心啊!”

“我是对自己没有信心。”

“没事,亏了是投资人和公司的钱,赚了给你分红。”

“分红就不必了,能有这次学习的机会我已经很满足了。”祁子文真诚的说道。

郭阳沉吟道:“这是规矩。”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郭阳也当场给杨成打了电话,让其募集一只原油期货相关的基金,基金池一个亿,不够的嘉禾补上。

郭阳能感觉到祁子文很兴奋。

其实他何尝不是,如果能亲手造就一个个高级管理人才,也是一份不错的体验。

又过了两天,继委内瑞拉之后,不再有产油国有增产的迹象。

同时,美利坚知名油气研究组织,伯恩斯坦机构也发表了一份报告。

大意是其认为国际能源署的预测太过夸大,华夏生物柴油高产难以持续。

首当其冲的就是粮食安全。

“作为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人口大国,华夏未来十年对粮食需求的增长是极高的。

即使近年华夏粮食单产大幅提高,但需求的增长依然快于粮食增产。

大范围轮作休耕、耕地面积下降、频发的自然灾害也都在严重影响着粮食生产。

尤其华夏今年休耕了6000万亩土地,粮食产量七连增面临终结!

如果华夏大范围鼓励发展生物能源林,这毕竟导致能源林与粮食抢地,进一步加剧粮食危机!

其次,华夏适宜发展能源林的西北干旱缺水,西南也处于地势险峭的山区。

正如科技和成本因素使得人们涌向生物能源林一样,不可预见的未来里,随时也可能有出其不意的冲击。”

伯恩斯坦在油气领域具有不小的影响力,其研究报告也得到了金融界的认同。

这让郭阳略微松了口气。

价格战越晚,留给生物能源林的发展时间就越长。

郭阳也和方晓章通了电话,嘉禾生化需要组建期货交易部,主要目的是套期保值。

嘉禾粮油也有同样的部门,也以套期保值为主。

现在期货交易也逐渐正规化,有各种套保的监管措施,保证能锁定公司的正常利润,偶尔也会带来额外惊喜。

除了原油,郭阳还想到两个可以布局的品种:棉花和糖。

尤其是白糖,这是一个强周期性品种,一般5~6年一个周期,有三年牛市,三年熊市的说法。

大资金也喜欢跟着周期操盘。

但现在嘉禾又掌握了一个意外因素:印度的甘蔗。

这是一个超高产品种,但又是一个极度破坏地力的品种。

意味着这个品种一旦推广开,印度白糖产量将在短期暴增,但很快又陷入暴跌。

一来一回,就是一个收割财富的机会。

可能不止是期货,郭阳还想到了借此机会收购巴西的种植园。

想到这里,郭阳再次拨通了杨成的电话。

“在国内和国外分别再募集两支期货基金,对应棉花和白糖,锁定期5年,四只基金募集规模都暂定10亿美元,不够的嘉禾补上。”

一听完这个,杨成早已古井无波的心又开始扑通扑通的跳。

“终于又有机会了吗?”

“算是吧。最近看你在惠农网发的视频不错,播放量不少啊。”郭阳调侃道。

心想,杨成这个工具人还是不错的,原本的金融精英硬生生的被培养成了三农达人。

西装革履的在屋顶农场挖土种菜,这样一想画面感就出来了。

杨成激动的说道:“不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需要激情,现在只有金融交易才能让我感受到激情在燃烧。”

郭阳笑道:“别燃烧了,快行动吧,先把基金经理确定下来。”

“OK。”

和嘉禾粮油、嘉禾生化的期货部门相比,微光和蓝星投资就是纯投机。

别看郭阳只让祁子文试水原油期货,但微光这帮人也肯定会按耐不住。

因为嘉禾内部很多信息和数据是互通的,微光也能拿到一手的数据,做出交易方向判断。

不过现在嘉禾各方面的监管也很严,宁愿少赚,不愿犯大错。

花了几天时间,郭阳才完成期货商品交易上的前期筹备交待出去。

在这几天里,国内关于生物能源、粮食安全的舆论火焰也越发旺盛。

嘉禾也感受到了这种压力。

这种压力从嘉禾粮油、嘉禾生化、天禾种业、全王生物等逐一的往上传递。

“农产品价格大反攻,国外物价暴涨,下一个会是我们吗?”

“南韩物价飙升,五花肉成奢侈品!”

“全球粮价反弹,国外小麦制品平均上涨40%!”

“休耕6000万亩土地,让土地修养生息,恐将酿成大祸!”

“休耕休出了个什么结果?记者实探,广大农村地区出现大量撂荒地!”

除了媒体的报道,还有各路企业煽风点火,明里暗里的贬低土地休耕政策。

尤其是种子和农化领域的企业,国内的竞争本就极其激烈。

今年一次性休耕6000万亩,让这些人感受到了寒意。

刚好国外物价暴涨,此时不摇旗呐喊,更待何时,难不成等着明年继续休耕,甚至扩大休耕面积?

那样才是真的凛冬将至。

国内种业、农化等领域的上市企业,一年的股价都在低位徘徊。

很多机构、股民、企业股东都把锅甩给了休耕。

因为休耕,导致市场缩小,最终进一步内卷,行业利润进一步压缩。

所以,在针对休耕上,这些人都不遗余力。

而最好的大义就是粮食安全,上面的老爷们,你们看,粮食压力回来了,赶紧取消休耕吧。

这大抵就是这些人的心态。

至于最早在酒泉搞轮作休耕的嘉禾,提议休耕的嘉禾董事长,也频频被提及。

压力其实并没有传给郭阳,因为各个子公司管理层就把事情揽了下来。

但郭阳又不是瞎子,自然能看得到。

所以他召集几个公司的高管团队开了个视频会议。

从郭阳的视角看,大屏幕上,各个公司的人都坐满了会议室。

开场后,郭阳直接说起了正事。

“本质很简单,你们也应该注意到了,一直以来,‘粮食危机’这个概念都是国外传进来的。”

“其实就是日韩。”高德接过话,“今年国外频发自然灾害,粮食减产,国内也减少了出口,这两急了。”

与会的人慢慢清楚了缘由。

别看陶氏杜邦合并,孟山都收购先正达闹得沸沸扬扬,但美利坚今年的农业生产依然糟糕。

同时原油价格回到高位,让生物能源再次有了利润。

结果就是南北美都在加大生物能源的生产,减少粮食出口,粮食进口国再度遭重。

日韩最近在国际上又不老实,国内也干脆限制了对日韩的粮食出口。

瞿阳沉吟道:“其实国内今年余粮也不多,但种植结构更好了,对外依赖也更小,只不过被解读歪了。”

“粮食七连增真的要终结了吗?”余秦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