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久旱逢甘霖

随着网易和腾讯的捐赠,更多的企业也做了一些类似的举动。

其它省份也关注着旱情变化。

嘉禾的员工依然坚守在西北各地,各种抗旱减灾的方法都用上了。

终于,八月初,西北各地都陆续迎来了降雨,旱情相继得到缓解。

但,受灾已经不可避免。

官方的数据还没出来,金融市场上倒是率先做出了反应,有分析师给出了粮食和种子减产的预期。

“受高温干旱影响,今年病虫害也频发,玉米制种普遍会减产,是受高温影响较严重的一年。”

“甘肃制种约160万亩,预计减产约20%~30%。”

“登海种业、德农、隆平、垦丰等上市种企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

“玉米制种减产后,是否会改变玉米种子供大于求的现状?”

“在制种成本连年大幅上涨的背景下,减产导致成本上升,种子即将涨价?”

旱灾对种企的影响很难判定,资本市场在考虑登海、德农等种企时,往往会参考天禾的情况。

这就很难不用脚投票。

在这种灾害里,如果要给种企的表现评个分,天禾无疑是班上鹤立鸡群的尖子生。

春节出国前,郭阳有过一次回乡之旅。

从酒泉,张掖,金昌,武威,一路绕行回到民勤,期间对沿途的玉米制种基地进行了巡查。

在高台时,发现了连作多年的玉米制种地秋收后的秸秆清理、深埋烧毁、碎茬深翻、耙平冬灌……

等等工作做的不到位。

当时就预想到了土里的虫卵可能冻不死,立即下令整改。

这一系列举动不仅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也让地里的有机养分、墒情等等基础情况更好。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所以,下乡巡田是很有意义的。

何况,天禾的航拍植保无人机和天敌昆虫组成的空军部队,在这次病虫害中,也表现亮眼,受到了多部门的青睐。

全王的生物农药也发挥出了作用。

所以,种企损失不小,但在一些人的调查之中,天禾的制种基地受到的影响要好上许多。

尤其是金塔那二十万亩制种地,不像是受到了干旱影响的样子。

单单这二十万亩生产的种子,就足够其它占据最多的市场份额了。

股市红红火火,

但和种企有什么关系呢?

还是不要碰了。

在A股形势一片火热的时候,李灯海等人看着那跌跌不休的市值,有苦难言。

“有这座大山压着,今年股价还是难有起色。”

“想套现都没辙。”

“业绩,业绩,还是要业绩,此前的品种落后太多,只能看今年登海10号的效果了。”

今年玉米种子销售已成定局,天禾一家独大的局面已经形成。

只是除了天禾,没人清楚天玉1号的实际播种面积。

但自家业绩惨淡,其它种企的玉米业务也不景气,郑单958更是不要命似的打价格战。

只有天玉1号能给人这么大的压力。

有媒体推测天玉1号的播种面积在1.2亿亩左右。

但李灯海推测,至少达到了1.5亿亩以上,只有这样才能让其它人喘不过气。

好在今年要过了。

与登海不同,隆平高科从去年涉足玉米种业,引入了利马格兰,推出了利合16。

再加上在杂交水稻上的领先优势,隆平高科得到了资本市场的看好。

在06~07年这波趋势中,隆平高科的股价从6元附近,直接翻倍来到了18~20元的区间。

总裁刘石可谓是春风得意。

“利合16的大田表现很好,明年将为隆平高科带来丰厚的利润。”

“大丈夫郁郁岂能久居人下,他日我必取而代之!”

“嘉禾粮油最近的粮食贸易量有点大啊?”

“没违反规定吧,领导。”

接到粮食局聂局的电话,郭阳也有点意外,他还以为农业部领导会来称赞一番嘉禾在抗旱里的表现呢!

“手续倒是合规的,只是嘉禾怎么突然量这么大?”

“和AIG达成了一些合作,另外,这不是开始进入收获季了吗?也是想回笼资金,购买新粮。”

今年的玉米市场可谓备受关注。

一些新建的大型玉米深加工企业陆续投产,原有的大型玉米加工厂也都纷纷扩建。

一批大项目上马,使得玉米加工能力极速提升。

黑省和吉省的年加工能力都直奔千万吨大关。

食粮、饲料、淀粉,以及新近崛起的燃料乙醇,使得国内加工玉米的消耗极速提升。

1至7月,玉米出口400多万吨,同比增长了八九成。

如果是以往,即使是偏丰年景,贸易方向也早就变成了“控制出口,鼓励进口”,限制出口配额的发放。

可是去年国内玉米增产了3000万吨,今年天玉1号推广面积更甚,产量还难以预知。

怎么也不可能限制玉米出口。

如果不是嘉禾这一个月以来的贸易量实在有点大,他甚至都没有兴趣过问。

聂局想了一会儿,说道:“假如要放弃给国际粮商做局,也给局里说一声,虽然影响不大。”

“哪能半途而废啊。”郭阳笑道:“嘉禾只是有些策略上的考量。”

无论嘉禾路线怎么变,实则都很难影响到国家的粮食安全。

聂局说道:“行,下半年的粮食出口配额还是会正常发放。”

明年呢?

郭阳没问。

上层的想法也是随时在变的。

他让人拿来嘉禾粮油近几个月的工作汇报。

聂局说的量大,到底是有多大?

“前期收购囤积的220万吨小麦,只剩下了20余万吨,出售了110万吨,加工厂消耗了约90万吨。”

“小麦和面粉贸易上获利约8.4亿元,加工获利约0.8亿元。”

“350万吨玉米还剩下60万吨,由于在非洲消耗了部分,贸易和加工获利约10.1亿元。”

“135万吨稻米全部清仓,获利约4.72亿。”

“总计利润约24亿元。”

这量,还真不小。

尤其考量到七月份的出口增速。

确实有点惊人。

看到这份数据,郭阳很确定明年玉米政策不会变。

天玉1号今年的销售数据,以及推广面积都清晰的印在他脑海里。

出货率接近80%

销售了近40万吨!

实际播种面积在2亿亩以上!

这是一个极为恐怖的数字,至今天禾都还捏在手里。

借助《种子周刊》等媒体,以及登海、德农等竞争对手品种多样化的宣传口径。

外界对天玉1号的估测数据,是有很大的偏差的。

即使是高层,也知道一些模棱两可的数据。

这是嘉禾粮油给国际粮商们准备的惊喜。

但其它原粮就没那么乐观。

小麦、稻谷、大豆原粮及制粉产品,在明年年初可能会取消出口退税,并且还可能增收出口关税。

所以,粮食期货上的发挥空间更大,现货上只有玉米最稳。

毕竟嘉禾粮油国外的仓储、航运等等,都还不具备大量收购小麦、大豆的能力。

看到最后的利润,郭阳沉思了下,近一年时间,毛利润在3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