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反响

这是目前的常态,价格毕竟摆在那儿。

但别看数量不多,也带来了1000余万的销售收入。

这个业绩让那些卖航模的厂商知道,绝对要发狂,这才短短几天时间。

看了一会儿新闻,郭阳便准备再关注下苜禾今年的头茬苜蓿情况。

罗修依然还没回来,这让郭阳出国的行程还要延后两天。

由于轮作,苜禾今年的苜蓿产量将有所下降,但农户等外部产量却上升很快。

所以总体依然保持着增速趋势。

岛国的市场面临一些麻烦,质量检测变得更严格,但暂时应该还稳得住。

并且,余小川在中东的工作也有了进展,沙特进行农业改革转型,苜蓿的进口量需求增加。

沙特农业公司直接和苜禾签订了一份20万吨,价值6亿元的订单合同。

狗大户还是很有潜力的。

郭阳已经着手让余小川邀请狗大户高层来西北,看看苜禾如何治理盐碱,沙海如何治理沙漠。

这两种地理环境同样困扰着狗大户。

就在郭阳思考如何回复余小川的邮件时,宁小婧走进了办公室。

“老板,约翰·迪尔天拖公司副总经理李越刚才在网上发了一篇帖子,影响很不好。”

郭阳抬头,挑了挑眉,迪尔天拖?丰凯发布无人机产品,关你屁事啊!

随着丰凯无人机的正式销售,这两天网络上挑刺的也不是没有。

但由于有央视新闻和农民日报等为丰凯站台,主流媒体对MG-1和小精灵都多有溢美之词。

顶多就是说说卖好不好座。

可是,约翰·迪尔天拖公司副总经理李越看不下去了,他给出了论断。

“我看了丰凯的植保无人机,它并不适合华夏的国情,这从销量就看得出来。”

“农民并不买账。”

“从一开始,丰凯选择无人机就是一个错误的方向,如今只是更坚定了我的想法。”

“一台续航只有七八分钟的机械,售价高达近10万元,接近一台大型拖拉机的价格,哪个农民这么有钱买这么一台玩具?”

“作为从业人员,我算是在迪尔在国内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有些心得。”

“一家农机厂商如此不为消费者着想,只想着赚钱,我只能说,不太专业。”

“可笑的追求标新立异,以为带上六块电池就能完成大田的打药施肥了吗?”

“做拖拉机就好好做拖拉机,迪尔天拖公司正在研究前后大轮幅铁钉齿窄轮的机械,预计能解决水稻田不能作业的难题。”

郭阳很快就找到了相关帖子,快速的浏览了一遍。

“这人急了!”

“蒲飞那边怎么说?”

“蒲总的意思是,跳梁小丑,不用搭理他。”

郭阳略微有点奇怪,蒲飞也是做市场出身的,能在竞争激烈的农机市场上脱颖而出,可不是表面那么随和。

何况丰凯和天拖在大马力拖拉机上一直是水火不相容。

前两年的猎豹2204凭借着价格优势,以及优异的性能,让迪尔丢失了不少阵地。

如今,雷沃和一拖相继进入220马力,240马力也快了,丰凯更是直接拿出了竞争成品。

双方之后在采棉机上,免不了还要再交锋一次。

放任事情不管,还不知道事情会如何演化。

想了想,让宁小婧先去忙,随后拨通了蒲飞的电话,问起了缘由。

“老板放心,我心里有数。”蒲飞笑道:“这几天一些央企和关键部门在和我们接触。”

“哦?”郭阳好奇道:“谈合作?”

从发布会结束后,有关部门就联系上了丰凯,蒲飞说起了相关情况。

“对,丰凯的无人机造价便宜,军工部门、国家电网、中海油等部门都很有兴趣。”

“另外,MG-1在线下旗舰店的销售情况比线上好,很多农户还是没养成网购习惯。”

“至于迪尔天拖,猎豹的性能不输其多少,但价格却要便宜将近一半,他当然急了。”

“如果猎豹定价再高个20万,想必那李越就不会这样在网上咬人了。”

消化了一瞬,郭阳也清楚了情况。

MG-1对农民贵,但对种植大户和农机合作社并不是不能接受,至于国企,那就更有性价比了。

丰凯的订单还有很大的增长潜力。

至于那李越,确实是跳梁小丑罢了,网上都是吃瓜群众,有几个真的会买拖拉机?

和蒲飞的通话没用多久,郭阳又琢磨了会儿李越说的大轮辐铁钉齿窄轮机械,愣是没有丝毫印象。

倒是想起了高脚机,以后在小麦等旱作物打药时挺常见,但在水田里一样完蛋。

约翰迪尔,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国际著名品牌,至今已有170年的历史。

作为《财富》500强企业,1976年就进入国内,培育和发展华夏农机市场,留下了一串清晰的“脚印”。

而迪尔天拖,2006年完成建设,采用了最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工艺,可以说是国内拖拉机技术巅峰。

当外界一片期待和赞美时,这样一位实打实的农机行业高管站出来发表意见,还是引来了大批的吃瓜群众。

从业者有没有利益之争?

那是肯定的。

丰凯农机这几年的崛起虽说是搭了时代的东风,但也是虎口夺食。

约翰·迪尔就是受影响最大的厂商之一。

李越原以为,有了约翰·迪尔带头,肯定能引起了不少从业者发声。

但让他瞠目结舌的是,的确有人发声了,还是来自无人机行业的声音,但你们为什么站丰凯啊?

“我们的航模大部份都卖向了国外,就像是玩具出口一样。”

“有些国外的客户来华考察,会问我们,你们的无人机究竟能用来干什么?这也是很多对无人机行业好奇却不了解的人想知道的。”

“航模还能用来干啥呢?大概只能拿来参加比赛吧!”

“无人机在国内属于朝阳行业,从事无人机生产的厂家数不胜数,但大多数都是航模厂家,竞争异常的激烈。”

“其实看到丰凯推出的植保机和航拍机时,业内挺兴奋的,很多人都找到了模仿的对象。”

“这段时间不少同行都在陆续下单。”

李越当然不服气,迪尔在业内也是很有影响力的。

一番联系沟通,很快就有不少农机公司站出来指出植保无人机的各种缺点。

“对于普通农民家庭而言,一次性投入太多,收回成本的时间太长。”

“续航时间太短了,打药几分钟,充电一小时,要想连续作业,那不得准备二三十块电池。”

“药剂浪费太大了,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这些论点很快就得到了一些人的拥护,也引来了一些争论,在网上的帖子也越来越长。

“9.8万的价格,对于农民来说,确实太贵了,在外幸苦打工存钱,都得存几年呢。”

“不是贵,就很离谱,哪有农民会花钱买这么一个祖宗回家?”

网友纷纷吐糟价格,连毫不相关的联想副总裁黎元辉也站出来发表了一番见解。

“小精灵无人机只是玩具,定价9800元比一台电脑还贵,是极其荒谬和不可思议的。”

“农民可是华夏最穷的群体。”

“有这钱你们还不如买台联想电脑和手机。”

这让李越很是兴奋。

看看,看看,这可是联想啊!

吃瓜群众有被扭转的趋势,但不少种植大户和农机合作社忍不住了!

说谁穷啊!

这两年,跟着嘉禾的脚步赚了钱的农户和合作社可不少,很多人也知道丰凯就是嘉禾旗下的。

一些原本就摇摆不定的农机户也因此尝试性的下了单。

随后又到网上秀了起来。

舆论局势逐渐势均力敌。

李越依然活跃在网上,势均力敌也好,原来可是一边倒啊!

他随即又调转目标,矛头对上了丰凯新上市的拖拉机。

“丰凯新上市的2404猎豹拖拉机也犯了同样的错误。”

“240马力?是谁给伱的勇气?”

“定价68万元的国产拖拉机,农民买回去会不会赔死啊?”

这条消息一出,许多不是很懂的网友被震惊的目瞪口呆,一台拖拉机68万元?

这也太贵了吧!

丰凯农机是不是有点飘?

也有网友不服的争论道:“咋的,国产拖拉机就不行啊?资本家的走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