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外商再来

三个种植户则是播下的种子苗都没长出来。不仅一分钱没挣到,还掏了很多的学费。

华夏农垦在非洲有十几个农场,要不南美也行?

开不完的会议,接连不断的投资文件,还有各种来访的客人。

企业负责人则是皱了皱眉,“8月份播种太晚了,苜蓿过不了冬,只能明年来了。”

谈论就谈论吧,又不会少块肉,国粮和农发融资出的钱也并不少,其创始人还笑嘻嘻的和他们聊天打屁呢。

郭阳被弄得哭笑不得。

“嗦嘎,这里才是最理想的苜蓿种植地,土地辽阔,光照充足,没有连绵的雨水。”

想他们种棉花,还得一朵一朵的手工区采棉,最后下来也只能卖2000多点。

“比不上你们种草的。”

邹庆想了想,向唐勇说道:“兵团也有很多饲料加工厂,要不也考虑引进一下加工设备,向国外出口苜蓿?”

梳着大背头的吴峰领头走了下来,其旁边还有位粗犷的男子。

亏死了!

现在想改种苜蓿都只能等明年了。

但地方种植的苜蓿,牧草质量稍差,晾晒时又容易受到雨水的影响。

“不用明年,只要有钱,8月份我就能重新种上。”

“苜禾农牧揽下多笔外汇大单,苜蓿草创汇数亿元。”

他个人就购买了5000斤,种了两千多亩苜蓿。

年初,为了保护草原,同时提高收入,绍根镇政府开始试验种植苜蓿。

种植户神色欣喜:“真的?”

一条条的消息刺激着他的神经,但都没有最后来得振奋人心。

郭阳也直接了当的说道:“加工的设备可以卖给辉煌,但丰凯现在的产能不够,最快也要明年了。”

华夏国内几个政府项目的苜禾1号陆续投产,吸引了岛商的注意。

汽车在苜禾办公楼前的小广场停下,余小川迎了过来。

三个种植户受到的打击不小,心气都没了。

罗修驾驶着越野车,快速的穿过苜蓿草地,惊奇一片飞鸟,引来车上宁小婧的惊呼。

苜蓿出口给岛国3300元每吨?

与岛商签订26万吨外贸大单?

苏国洲的文章写得很好。

“每公斤11块左右。”

郭阳也没想到只是一次融资,居然会引发这么大的关注。

“亩产干草2.5吨,每吨出口价3000多元!”

畜牧处的唐勇人懵了,随后又把信息分享给了邹庆,两人聚在一起面面相觑。

“补偿金马上就能打给你们了,但你们明年还得种紫花苜蓿。”

但没过多久,苜禾农牧的外贸大单传到了兵团农业局。

拿出带回来的培训资料,介绍了一番,那一排排的数据让几人眼前一亮,但很快又暗了下去。

她甚至还没来得及展示自己的才能、美貌,就被拉着投入到各种繁忙的工作中。

苜禾的出现就像是黑暗海洋中的一盏明灯。

唐勇摇了摇头,道:“与饲料工业相比,苜蓿加工业的运营难度比你想象的更大,经营一个万吨级的加工厂要比经营一个十万吨级的饲料厂要难得多。”

同时也会得罪奶农和牛场,奶牛养殖效益本来就差,饲养还要用成本更高的牧草,

对于这些目光短视的人,只会抱怨还让不让人活了?

原建凡无奈的让人拿走稿子,准备刊印。

她是来面试的,但一面试就是几天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