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制种基地

“老曹,伱在公司工作了那么多年,就一点办法没有?”

总经理办公室内,谢方林正在翻阅着文件。

“就是啊,河口村村委的都是些老顽固。”

车辆才刚进了村子没多久,郭阳便看到天禾的工作人员穿着厚厚的衣服,在路边等着。

按理说作为国企的中层领导,日子过得应该很滋润。

但这些最后都成了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

员工的福利近两年也是原地踏步,反而因为多个国企和事业单位重组,导致企业内部山头林立。

尹小兵心不在焉的在车间里巡视着,木然的看着经过包衣的种子,在生产线上计量、包装堆垛后入库。

这里有约5000亩的优质耕地可用于蔬菜制种。

郭阳也算是对众人的工作都有了了解,农村的工作也确实不好做。

这时,一名身材魁梧粗狂,五官比例大的男子气冲冲的走了进来。

谢方林轻轻皱眉,很反感这种不敲门就进来的行为,但老曹在总公司有靠山,暂时还动不得。

近期公司又在谋划往外扩张,扩建玉米制种基地,同时也要配套种子加工厂。

老曹露出狡黠的神情,“嘿嘿,领导,办法肯定有。”

而且他才能公司,安插自己的人也得有个度,老人调走完了影响也不太好。

基本上每个人都发了言。

看到这副模样,谢方林好奇道:“说说看。”

想到昨天天禾老板亲自向他做出的承诺,想到那丰厚的待遇。

起身拿着准备好的辞职信向办公区走去。

“而且,市里也只是向河口村推荐了天禾种业,具体的还是得村里的农户们决定。”

被天禾种业通过猎头挖了过来,现在是天禾种业的副总经理,统管种子生产制种与种子加工。

听到这话,谢方林觉得不无道理。

作为原央企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严群却是技术人员出身,其业务能力还是很强的。

汽车一路向前,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河口村。

严群笑了笑,体现价值的时候到了。

“市里这是摆了我一道啊!”郭阳无奈的叹息着。

其它的员工也纷纷发表着看法。

但没了工作,该怎么养家?

“河口村一年到头都在地里刨食,能挣几个子?天禾种业财大气粗,保不准村委会就被收买了叻。”

村干部给他留下的印象很深,虽然都是些老年人,但只是稍一接触就知道领导班子在村里的威望很高。

用于制种的地通常要求都很高,除了需要考虑土壤、水源、交通、劳动力等条件外,更重要的是隔离安全和乡村政府支持。

往往任一环节的缺失,都会影响种子生产的数量和质量。

“什么?我们不是已经和河口村的村干部达成协议了吗?”谢方林感到不可思议。

“而且合同可一直没签呢!”

以往沙洲种业靠着体量大,又是地头蛇,在竞争制种基地时无往而不利。

这时,裹得严严实实的段海涛站出来说道:“郭总,附近几个村子我们也去看了,都不太合适。”

“详细说说。”

“领导,天禾种业越来越过分了,你得想办法管管啊!”

这样的村子可是首选的制种基地!

各种乱七八糟扯皮的事也越来越多。

“还有企业蛊惑农户在制种区抢先播种商品玉米,设置制种障碍,造成自己不能制种也不让别人制种的局面。”

“怎么说?”

新厂他是肯定不会去的!

最重要的是这里距离城区比较远,使得在这里建立制种基地的隔离条件较好。

随着制种基地西移,河西走廊地区的制种公司越来越多,基地竞争十分激烈。

中年男子名叫严群,原是华夏种子集团在陇省张液玉米制种基地的负责人。

另外,从沿途的景象也可以看出河口村以种植业为主,收入来源比较单一。

尹小兵做出了决定。

“其次,我们还可以向村民承诺垫付原种、化肥和地膜费用,甚至还可以承诺向村民付制种押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