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三节金城

建安四年三月初二,刘铄率领着诸将,还有五万大军,同马超汇合在了金城下,现整个大营内已有兵马约七万五千人了;刘铄的队伍已十分的壮大了。同时,刘铄也介绍了姜叙、尹奉等人与马超、闻焕章、赵云等人相识。

姜叙、尹奉、赵昂先后投降刘铄的消息传入到了金城内,这着实让金城内的韩遂等人震惊、害怕。此时的他们只能加强了城内防守,等待着曹操的兵马进攻刘铄,以解金城之围。

城外大帐内,刘铄看着姜叙问道:“伯奕,可否说说金城内的情况?”

“诺。”姜叙看了一眼刘铄,又看向了众人,说道:“韩遂在金城已做好了防守,城外挖出了三条壕沟,城内估计还有守军七万余人;其中韩遂兵马有四万余人,安定太守胡遵有两万兵马,还有韦州牧之子韦康率领了一万兵马。”

“七万兵马,这人数确实不少。”刘铄点了点头,接着问道:“城内除了韩遂、胡遵、韦康外,还有那些守将?”

姜叙答道:“城内还有成公英、阳逵、田乐、蒋石、梁宽。”

刘铄听了之后,觉得守城的将领中都没有什么厉害的人物,可想要攻下已经做足防守准备的金城,他觉得还是没有那么容易。

刘铄沉思了起来,并将思绪锁定在了韦康的身上。他曾被生擒,又被放了,不知道在他的身上能不能找到攻破金城的希望。于是,刘铄看向了赵昂,问道:“伟章,你认为元将能不能倒戈,归顺于我?”

赵昂想了想,说道:“回主公,韦元将也曾感激主公的恩德,末将认为他定会归顺主公。”

“好。”刘铄眼前一亮,接着问道:“那可知元将驻守在那一面城门。”

这时,一旁的闻焕章说道:“据探报,韦康驻守在了北门。”

刘铄点了点头,接着说道:“伯奕、次曾、元将,劳烦你们一人写一份劝降书。”

他们听到了刘铄的话,微微一愣,随即应道:“诺。”

刘铄又看着花荣说道:“花荣,这书信写好后,就由你射入北门。”

花荣应道:“诺。”

随后,众人又议了一会事才散去。没过多久,姜叙、尹奉、赵昂各自写好了一份劝降书交给了刘铄。

刘铄将三份劝降书一一过了一遍后,觉得还算满意。就将花荣传来,并将三份劝降书交给了花荣,说道:“花荣,你将这三份劝降书绑在箭杆上,今晚将其射到北门内;之后,你就在城外多等等,看看有没有回应。”

“诺。”花荣领命,带着十骑离开了大营,来到了北门外。并将绑有劝降书的箭矢射到了北门城楼上。

花荣等了约莫半个时辰后,听到了黑暗的夜空中划过了一支箭矢,他急忙寻声找到了这支从城墙上射出的箭矢,看到上面绑有书信,就急忙纵马往大营赶去。

“主公,这是北门上射出的箭矢。”花荣将绑有书信的箭矢交给了刘铄。

刘铄急忙打开一看,脸上露出了笑意,说道:“韦元将答应归顺了,只要我们率兵攻打北门,他就会打开城门,迎接我军杀入城内。”

“太好了。”花荣的脸上也现出了笑意,“若如此,我军必能轻松攻下金城。”

刘铄看着花荣说道:“好了,花荣你也去休息吧。明日我在召集众人商议用兵一事。”

“诺。”花荣就退出了刘铄的营帐。

第二日清晨,刘铄早早就将众将召集了起来,并将手中的书信交给了众人一一过目。并说道:“韦元将已答应归顺,作为内应打开城门,我准备今日午后就开始攻城,一举拿下金城。”

这时,甄诚说道:“主公,怎可凭一书信就相信那韦康,如其中有诈,岂不陷我军将士于险地之中。”

晁盖也跟着说道:“主公,甄校尉说的是,还是须小心行事。”

刘铄看了看甄诚,又看了看晁盖,说道:“我知你们二位说的有理,可此时我如若不相信韦康,想要攻下金城,付出的伤亡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