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具体应该怎么做?”

“其一,父王公开下旨,此次北伐,我大军所到之处,三年免征。三年内,免除一切赋税,免除一切徭役!非但如此,还要提前命拱卫司北上,向百姓们大规模散布这个消息!”

“但是……”朱元璋道:“拱卫司的力量,并不算强大。百姓愚氓,主要靠士绅得知天下大事。咱们的仁政,如何让北方百姓得知呢?”

“这个不难。”朱标微微一笑,道:“关于祥瑞之事,父王还有不知道的吧……”

朱标将朱元璋下旨严禁上报祥瑞,而百姓们却自发传播祥瑞流言的事情,简单介绍了一便。

最后,他说道:“其实,这免征之事是一样的。咱们江南百姓过不下去要造反,其实北方百姓的日子远不如江南百姓!只是元廷在北方实力强大,北方的造反都被镇压下去罢了。三年免征的消息一出,百姓们肯定会自发传播。另外,咱们命拱卫司,传播一些,便于百姓理解的民谣。”

“类似,‘富汉莫起楼,穷汉莫起屋,但看羊儿年,便是吴家国’那种?”

朱元璋当然明白,这民谣的杀伤力了。要不然,他和张士诚,能都上赶着凑那个“吴”字?

朱标道:“可以比那个再通俗一些。比如这个: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吴王,管教大小都欢悦。

还有这个: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吴王,吴王来了能免粮。

这个:吃饱粮,穿新裳,吃着不够有吴王。三年不当差,三年不纳粮,大家快活过一场!”

这事实上,是明末闯王李自成令人散布的民谣。这民谣一出,闯军获得了万万千千贫民百姓的支持,再也势大难制了。

只是朱标嫌其中的“吃他娘,穿他娘”太过粗鄙,草莽气息太浓,才改成了“吃饱粮,穿新裳”。

“好!好啊!”

朱元璋的政治嗅觉,天下认得了第二,就没人能认得了第一!

朱标话音刚落,他就敏锐地感觉到了,这几句民谣中蕴含地惊天伟力。

他用手敲击着御案,连声赞叹,道:“通俗易懂,郎朗上口。合辙押韵,须臾能记。切合民意,激荡人心!这三首民谣一出,可当咱十万雄兵!不错,真是不错!标儿,你这文圣之姿,果真名不虚传啊!呃……”

朱标察言观色,道:“父王可是,还有顾虑?”

朱元璋道:“如果北方三年免征,那这北伐的负担,就全落在江南百姓的头上了。咱又刚免了那么多州府的税……江南百姓,能支撑得住吗?”

朱标道:“江南百姓的税,肯定会重一些的。但是,朝廷自己也可以解决一部分粮草。”

“到底如何解决?”

“比如沈万二,他继续报效朝廷三十万石粮食,丝毫不成问题。还有沈万二的族人沈万三家,可以献粮一百二十万石,白银三百万两!”

当初,朱标、徐达、常遇春,围攻湖州,沈万二献粮百万石以助军资,直接造成西吴军破湖州的策略,从声东击西变成了围点打援。但事实上,直到攻破平江,这百万石粮食都剩下三十万石左右,自然又还给了沈万二。

这次吴军北伐,说不得,继续动用这三十万石粮食了。

其次,就是沈万三家了。在朱标的支持下,沈线阳已经掌握沈家大权。沈万三家并没有像沈万二家一样,刻意囤粮。但是,沈万三乃江南第一豪绅,家家大业大,竭尽全力之下,还是能凑出一百二十万石粮食的。倒是那三百万两银子,对于沈万三家,不算太大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