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着,朱元璋又宣读了第二道旨意。
“其二,兴文教。治国之要,教化为先,教化之道,学校为本。着从今日起,在元廷集庆路学旧址设立应天府学,设博士、助教、学正、学录、典乐、典书、典膳等官职,命宋濂为博士,许存仁为助教。”
“臣等遵旨!”群臣齐声答应
。武将们对朱元璋这道旨意,堪称毫无感觉。文人们的事儿,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文臣们对朱元璋大兴文教,当然是非常高兴的。但话说回来,哪朝哪代的君王不兴文教啊?所以,也并未多么激动。
事实上,除了朱标之外,现在没有人知道,这应天府学的建立,究竟会有何等巨大的意义?
那将是大明朝的皇甫军校!
没错,就是皇甫军校。
早在一年前,朱标和朱元璋商议土地大政的时候,就提到建立学校,培养清贫上进的子弟读书了。
这些清贫上进的子弟,学习十年后,将成为朝廷最可靠的力量,为朝廷查清楚,天下土地究竟在何人的手中。
当然了,朱标自己想要的绝不仅仅是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