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且,你不是说了,那账本的事情,就连湛先生都说了他做的极对?”
“既然是一个品德兼优,又头脑聪明的学生,他这案首之名,自然是实至名归。”
老冯得意的说:“那倒是。”
“要让我那小舅子认同,可不容易。”
“他核实了十几本,才算是勉强相信真的有人能半天时间就能找出有问题的账本来。”
“不过,听闻你为了我赵兄弟这案首之名,处置了一个府学的儒学官,另外还审查了一户府城的人家。”
“这般的看重这个小三元,你这学政大人,是否要收他做学生了?”
先前赵策的试卷,被那个负责排列的儒学官偷偷往后放了几份。
这儒学官也并不是针对赵策,而是为了与自己家里议亲的那户人家,把他未来女婿的答卷给放到了第一位。
也幸好徐大人在考棚时,曾经见过赵策的文章,不然还真的可能被他糊弄下去。
敢在科举中使手段作弊,他一个端正学风的提学官,处置起来自然是不会手软的。
只是说起收徒这事,徐大人也是觉得有些遗憾。
他说:“我倒是想,可是我与他,缘分还是浅了。”
他明年就要卸了提督的职,训完这次的岁考后,便要回京城待命去了。
这时候收学生,确实也不合适。
徐大人说:“也不急,待明年乡试后,他去往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