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二陛下满目骇然的注视下,李斯文又将模板上的铅字一一扣下来,放回轮盘上的原位置。
同时说道:“因为使用的是铅字印刷,虽然成本较高,但等赚回成本后便是一本万利的生意,而这些铅字可以周而复始的循环使用,只要不是故意损坏的话,这些模块可以连续使用几年而不坏。”
“而这轮盘可以‘以字就人,按韵取字’,就算工匠不识字,只要他会说话,就可以转动轮盘找字,如此一来,雕版印刷的种种难点,都差不多解决了。”
看着李斯文有些轻描淡写的话语,李二陛下却默不作声,心里只觉得麻木,自打到了这滨河湾,一路上感受到的震撼实在太多。
所以当他看到这活字印刷,甚至都没有反应过来。
知道王小虎拎着茶壶走来,四人按照身份依次落座后,李二陛下这才深吸一口气,眼中满是惊喜。
而当他听完李斯文所说,印刷近百本书籍后的成本后,更是忍不住大声喝了声:“彩!”
为什么隋朝创立科举制后,唐朝明知其优越之处,却还是任用了坏处更多的九品中正制,是李二陛下不想么?
只是因为每一次的科举,考中者十有八九都是世家子弟出身,因科举受利的寒门子弟却寥寥无几!
施行科举,不仅没有实现它初始的目的——即招揽天下英才为我所用,还惹来世家子弟的恶感,使得科举的名声在民间极差。
这种荒唐的结果,究其原因便是教育垄断,寒门子弟及以下的学子买不起书,只能靠着别人施舍,或是自己熬夜抄来的几本书学习。
又如何和那些自幼名师教导,博览群书,受家族文学气息熏陶的世家子弟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