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第 146 章

就希望这种头铁的人多一点,那他们就能多抄几个人的家!

这样的做法也代表一件事,户部的门槛都要被踏破,特别是晚上的时候,总会车马络绎不绝。

捐!我们捐!

捐钱的人当下安心许多,第二日太子还笑眯眯对他们说话,当然这个待遇只有捐多的人才有,抠门不肯拿出民脂民膏的,还是一副冷脸,再少的还是抄家的待遇。

一时间,京都五月比四月更乱。

可谁也不敢说什么。

毕竟太子可是给过你们台阶下了。

只要老老实实交出贪墨的东西,那还能保全家人。

若不交,就是给脸不要脸。

而且也没人敢说太子贪婪,因为人家连钱财都不经手,全都填充国库,根本不经过私人手中。

那人家还能有什么私心,你能说人家敛财?

也有人找到中极殿大学士面前,一定要他主持公道。

这个六位大学士之首的二品大员直接闭门不出,问就是头疼,问就是事多劳累。

意思非常明显了,没反对就是默许支持。

中极殿大学士甚至在六月例行去行宫的时候也并未离京,而是跟着太子一派看着这件事怎么进行。

天则十五年六月初,宫里已经准备好去玉华宫避暑,每年都是这个流程。

一般来说,圣人,内宫贵人们,还有二三十朝中重臣,还能带着家眷一起去避暑。

从五月中旬,或者六月初,一直到过了中秋再回来。

但今年尤为特殊。

首先太子一派谁都不去,毕竟还有许多事等着处理,很多事等着扯皮,最简单的,大家查抄过来的赃款都没数完,还有人排着队等捐款呢。

若现在去避暑,这些岂不都会耽误?

谁料这次中极殿大学士也请辞不去,说自己年纪大了不好奔波。

有人猜想,这分明是给太子压阵,以后京中出乱子。

反正一来二去,朝中一般重臣都不准备去玉华宫,都留在京都陪太子。

所以圣人出发去玉华宫那日,听说气得脸色铁青。

苏菀也没去,毕竟她还要等着跟户部一起在京都开甜品铺子呢。

按照计划,这次在秋日开的甜品铺子可要比上次的规模大,做的点心种类也会很多。

不出意外的话,应该能趁着中秋之前,先买些冰皮月饼。

这个久负盛名的冰皮月饼终于要出现在寻常百姓家中,作为尚食司顶头上司礼部,单想想就知道,这是一大笔收入。

怎么感觉今年开始,天祥国的国库开始充盈起来?

虽说如今京都里人人自危,那也是有问题的人家自危,而且太子除了之前那五户人家之外,基本不会牵连太多亲朋,又有捐钱这条路,所以不少官员已经开始看戏,毕竟跟自己毫无关系。

不少人盛赞太子殿下能力,可太子那边却屡屡有空白印章文书出来。

那文书下面并无落款,只有一个空白印章。

若问的话,太子只是笑笑,然后问道:“你觉得这计划如何?”

那自然是夸的份,这些文书数量不算多,却能让人反复来看,上面的方法太有巧思,实在是高人手笔。

太子得了答案,就道:“那就记住她的好。”

记,这肯定记。

但记了有什么用?

谢沛自然不答,属于苏菀的功劳,他不会分给别人,更不会占为己有。

回头,回头定然有用。

六月天气炎热,苏菀还能买些冰回来用,有冰晚上才能睡好。

刚开始还是买的,之后谢沛暗地里让人送来不少。

有苏菀这边提醒,谢沛让多调了些冰送到京都各家门户里,既然留下来没去玉华宫避暑,那就是自己人。

大热天的冰肯定多多的给。

一时间,不少人都觉得对太子没法评价。

若说他狠辣,那确实狠,对抵死不捐的贪官们能下死手,这点跟先皇完全不同。

但要说仁厚,又确实对臣子们多有照顾,而且每次赏赐也不需要你隆重谢恩,派人把东西送到你家,不管是樱桃,冰,最近又做的冰沙。

反正送到就行,不用拘礼,仿佛只是日常赏赐,不足挂齿,跟今上这种给点小恩小惠恨不得让人跪谢的好了不止百倍。

太子也太复杂了,让人琢磨不透。

但底下所有人办事速度显然快了很多。

到七月份,太子百忙之中抽空去了趟城郊将士陵,在谢沛还没当太子的时候,约是天则十二年时,那会就去祭拜过。

这次赶着中元节,先去太庙祭拜先皇,然后又去丁家祭拜丁家祖先。

原本以为这就要回去,没想到苏菀又被带着去了将士陵,此处便是祭奠为国捐躯的天祥国将士们所建的陵墓,平日里除了将士们家人回来,鲜少有人特意来此。

谢沛过来祭拜,又让人隐隐猜测他是不是想有所动作。

苏菀全程被带着,却觉得谢沛应当是想重修边防,重修西北城墙,以及各方的驻地,所以才会来此一遭。

兵部等人已经摩拳擦掌,明显也觉得是个事。

不过回来之后,还是谢沛在处理从黑市案掀起的贪官案,以及后来的抄家捐款。

到七月二十左右,基本就在收尾。

二月开始,七月下旬结束,半年时间,处理这么大的案子已经算得上雷厉风行。

这场震惊京都的案子终于收尾。

京都中查抄贪官八家,查抄出的金额全部折合白银两千万两。

天祥国已经查到的十四家,折合白银三千万两。

另有“捐”出来的一千五百万两。

不过半年,就搜出天祥国两年多的税收,谁听了不是心里一颤。

但所有人都知道,这只是搜出来的,只是揪出最厉害的几颗蛀虫而已,而京都这些人当中,还有不少吃了民脂民膏没吐出来的。

按谢沛的话说,先养着,什么时候需要钱了再说。

一个是要安抚朝堂,二是让百姓们心安,有些事不能操之过急。

再有圣人那边也在极力阻拦,应当是查到他那一派的人头上。

反正经过这半年来的搜查,朝廷各处都换了不少人下来,毕竟查抄跟革职又是两回事,革职的十多家还没算里面。

这次的手笔让朝堂上反对太子的声音越来越少。

毕竟借着这次敛财就算了,可清除一些姜贵妃跟楚婕妤的人,那确实可以。

不仅如此,皇宫里瞒报人数的事也被“顺便”揭发。

从七月二十开始,太子先给宫里每个官署自查的机会。

也就是,若觉得自己宫里人数不对,那五天之内交出正确名单,就可既往不咎。

若还是欺报瞒报,那是另一回事了。

看看朝堂被抄家的几户,这些总管没有一个会怀疑太子接下来会做什么。

负责督管此事的,一个是新上任的内务府总管,另一个是尚食司长官。

这内务府总管苏菀还认识,正是两年前去了宝钞司当总管的童喜弘,童总管。

当年宝钞司勾结商户卖高价饭菜给西外宫的宫人,还逼迫宝钞司宫人一定要买,之后落罪。

换了这位爱吃甜食的童喜弘总管上任,他年轻严肃,可做事有条不紊,井井有条。

她也是谢沛手下,苏菀并不意外。

谁让上次去璧广山的时候,人已经认的七七八八。

但内务府新的副总管,却让苏菀有些意外。

这竟然是旧监库的老总管,那个为人和善,处处照顾尚食司的老总管。他年纪大了,精力有些不济,但做个副总管还是可以的。

这些任派自然是谢沛点头,如今正副总管都是他的人,而且为人正直,做事也好。

这样一来,内务府督查内诸司自查账目人数的事,就能紧紧握在手里。

于是,这次督查内诸司的人数尽数到齐。

内务府正总管,原宝钞司总管童喜弘。

内务府副总管,原旧监库总管。

尚食司长官。

以及苏菀。

苏菀在这里面显得格格不入,但她跟着长官而来,就是打下手,也没人看出不同。

他们四人坐在一起,不用说太多,就已经很熟悉了。

特别是内务府副总管,他对长官还有些知遇之恩,自然关系不错。

苏菀跟正总管之前经常一起吃饭,自然也无不妥。

他们四个来督查内诸司,基本不会有问题。

不过内务府副总管道:“听说自查的法子还是那位空章舍人所讲,也不知这位空章舍人是什么来头,此次黑市案他可出了不少好主意。”

舍人也有门客的意思。

大家称呼的时候也不知道怎么喊,于是就有了这个名讳。

苏菀却是第一次听说,难免有些不自在。

怎么叫的怪风雅呢。

其实都是她说,谢沛写,最后再盖上她的空白章。

刚开始苏菀还不想盖,但谢沛已经把写好的文书拿过来,万事俱备,只差印章。

但这个空章舍人,怎么听着怪怪的!

不过副总管只是提了一嘴,大家还有很多事要做。

苏菀原本以为内外宫加起来不过两万多人,谁知道名册上的人数远比想象中要多。特别是皇宫外城的人,竟然有两万七千人。内宫则是一万六千人。

纵然外城里有几个规模不小的官署,但人数也太多了些。

宝钞司要生产纸张,磁器库也要造物件,还有火药局也在其中,外城还有个马场。

可再怎么算,名册上的人都颇多。

苏菀那个时空的古代,曾经有朝代说,每年单是宫女们的脂粉钱都要三十万两,现在看起来,天祥国这里也差不多,甚至更多。

这显然是极为不健康的。

现在正是整顿的好时候,内宫那边被带去避暑山庄的,肯定都是心腹人,常用人。

剩下的则不太关紧,趁着这次听听他们想出宫还是想留在宫里,不管哪个都行,但活计都要再分派。

换句话说,趁着宫里的人不在,直接大洗牌。

苏菀的想法虽然大胆,却是能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