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04章 甄嬛传四回308

第7104章 甄嬛传四回308

清朝对太监的管制模仿的是明朝的制度。

明朝对官宦,大家都知道的吧。

说一句,明朝的爷们一半都在东西场,这话不夸张吧?

甚至,明朝的宦官,权力能达到历史最顶峰,根本原因就是他们有执政之权。

朝廷大臣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个权利的,但是宦官有。

这权是用来干什么的?

明太祖朱元璋对宦官管理较严,禁止其兼外臣的文武职衔,并悬铁牌于宫门上,明示不许干政的警戒。从永乐朝始,宦官渐受重用。

皇帝亲信的太监经常被派出巡出洋,担任监军。

永乐十八年设东厂,由宦官执掌,从事特务活动,诸事直接报告皇帝。

宣宗时,改太监不得识字的祖制,在宫内设内书堂。

令学官教授小太监识字。

成化十三年在东厂外另设西厂,以宦官任提督,加强特务统治。

此外,宫廷中设有司礼、内官、御用、司设、御马等12监。

惜薪、钟鼓、宝钞、混堂等4司及兵仗、银作等8局,总称为二十四衙门,各设专职掌印太监。

英宗时,掌权宦官王振网罗部分官僚为党羽,形成阉党,开明代宦官专政先声。这里要说一点,明朝的太监,不管是什么时期,他们专权干政,可从未克扣过一钱边境粮饷。

很奇怪是不是?

太监保住了最后的底线,但是当官的那些氏族偏偏不给。

这段有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自行参照一些史料,卿卿不在这里多说了啊。

明朝把太监的地位推到了顶峰后,这套完整的体系,就是清朝模仿的模具。

清朝初期,设立十三衙门,明为“二十四衙门”统管太监事务。

顺治末期一度出现“权监”吴良辅,此人深为皇帝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