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各种想法在朱标脑中电光石火般闪现而过,随即他如实回答了心中所想。
秦宇再次反问,“那么这些寒窗苦读十载的人又是在哪里进行寒窗苦读的?”
朱标再次一愣,“当然是……不!大多数基本上都是在书院寒窗苦读!”
秦宇顿时笑了,“那么我想问一下太子殿下,如果这些寒窗苦读的学子,他们是在那些商贾豪绅,地主富户们兴建的学院进行的寒窗苦读,甚至在这期间还得到了免费的资助,完成了学业,最终考上了举人,或者进士等等。”
“而后这些人当上了朝廷命官,那么曾经资助过寒窗苦读学子们的商贾豪绅,地主富户们,请求他们在合理正常范围之内的商业行为中,稍微照顾一下自己,你觉得他们会不会答应?”
秦宇说完,不等朱标有所作答,语气肯定的开口,“我觉得他们会!”
“因为在他们最贫寒辛苦,无法完成学业之时,是这些商人豪绅,地主富户们免费资助他们完成的学业,最终才考上举人,走入仕途,成为朝廷命官。”
“如今这些商贾富户们,请求被他们曾经资助过的学子,也就是如今的朝廷命官,在合理的范围内帮自己照顾一下生意,我想这些受到过资助的人不会不答应。”
“毕竟滴水之恩,当涌泉商报这种思想,早已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
话音落地,秦宇重重的拍了拍讲桌。
“诸位,你们现在应该明白我究竟想说的是什么了吧?!”
这一刻,不仅仅朱标明白了,朱棣等其他皇子全都明白了,包括朱元璋。
正因如此,他们全都皱眉沉默不语。
纵使朱元璋、朱标等人不是未来现代之人,但他们也知晓从先秦以来,到如今大明洪武十三年,这上千年无论历史如何演变,无论最终书写历史的人是谁,有一点一直都没有变。
那就是华夏自古,便是一个人情社会,这是无法避免的。
有些学子寒窗苦读十载,是被人资助免费上学的,如果考取了功名,成为了朝廷命官,资助过这些学子的商贾豪绅,请求他们帮一点小忙,照顾一下自己的生意,试问这曾经被资助过的学子能不答应吗?
不答应那就是违背了华夏这个人情社会的规矩,是注定无法生存下去的。
毕竟谁也不喜欢一个忘恩负义之徒,更不会提携一个忘恩负义之辈!